> 正文
​一块奇石一个故事 璧山公园上演“石头记”
把文化刻进石头里 石头铸就靓丽“风景线”
2018-02-27
来源:璧山报

f52df9e4786240d285cf89c13d04b1f6.jpg

一块奇石让游客了解“状元文化”

7bcac523bfaa4d759810c9a93917a961.jpg

一块奇石上为游客解释了翰林院的由来

a168a06c71e44527a4b7468069b21b5a.jpg

一块奇石上镌刻着“穿越回唐代这里是最早的县衙”

白居易有诗云:“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以石为友,历来是中国人的雅好。石头的质感和灵性,凝结自然造化,也常被看作旅行的记号。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设立建制的璧山,正是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玉”而得名。也正是如此,从古至今,游客在璧山能感受到与众不同的“石文化”。

如今,在璧山的公园里、广场上、花丛中、林荫间,5000余块形态各异的户外景观石安静地矗立着。而石头上镌刻的文字,更是赋予了它们浓郁的情感,为过往游客讲述着小城故事。

在南门唐城的乐城坝广场,一块奇石上镌刻着“穿越回唐代这里是最早的县衙”。璧山本是江津、万寿、巴县三县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置县,设置县衙于乐城坝。游客漫步其中,仿佛穿过悠长的历史隧道,梦回大唐。

在秀湖公园的翰林院,一块奇石上为游客解释了翰林院的由来。璧山是巴渝名邑,地灵人杰,出翰林十有余。其中,江朝宗曾任东宫侍读学士,著有《重庆郡志》;王倬故居“翰林山庄”至今保存完好。

在观音塘湿地公园的状元桥旁,一块奇石让游客了解“状元文化”。中华科举起于隋、止于清,高中状元的人屈指可数,而璧山却产生了冯时行、蒲国宝两个状元。璧山人为此修建状元桥,也成为游客争相感受“状元文化”的好地方。

在东岳体育公园的东岳广场,一块奇石道出了东岳庙的前世今生。东岳广场因地处东岳庙而得名,璧山东岳庙建筑宏伟。1928年2月,璧山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地下党小组在此建立,归川东特委领导。党小组以东岳庙为据点,创办民众夜课学校,招收青年农民入学,开展革命宣传工作。

……

“石头上的小城故事”融入璧山的街头巷尾和大大小小的公园,不仅展现了璧山1200余年的“石文化”的发展,还蕴含着包容、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内涵。而璧山还在170余块石头上增加了二维码,游客只要拿出手机对着这些石头上印章一样的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看到对这块石头的介绍,并伴有语音阅读。

许多游客体验“说话”的石头之后,对此赞不绝口。“这些表面、纹理、颜色、形状各异的石头,既装点了城市,宣传了璧山,又能做一名相伴的贴心导游和热情的宣讲员。边看美景边听故事,确实是一举多得。”来自渝中区的游客吴启明说。

在璧山,这些形状巧夺天工,寓意蕴藉深刻的石头,因为它们神秘传奇的色彩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这些石头原本都是大自然的恩赐,加上人们的智慧和想象,便奇光异彩,绚烂夺目。

这样的景观远不只这些,璧山以它神奇和独特的魅力正等待着四方而来的游客慢慢采撷,细细咀嚼。

(区旅游发展中心)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11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