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黄孝明赴丁家街道、七塘镇调研“渝事好商量·璧有您参与”协商平台建设工作。针对如何开展好“渝事好商量·璧有您参与”协商平台建设,他强调,要充分结合地方特色,推动协商平台建设不断提优质效,切实成为展示璧山政协协商工作成效的重要窗口。要强化委员履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以高质量参政议政推动政协工作创新发展。要聚焦重点领域与民生关切,健全常态化协商机制,实现党政中心工作与政协协商双向赋能,切实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为新时代政协工作注入新动能。区政协副主席王复莲、秘书长刘刚参加调研。
4月16日,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黄孝明对我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装备、大健康、先进材料这五大现代制造业集群中的代表性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与需求,助力企业健康发展。黄孝明强调,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靠前服务,精准对接企业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市场拓展等方面的需求,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有条件的企业要抢抓产业升级机遇,积极向深加工领域延伸拓展,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高端产品体系。要注重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上下游资源整合,实现从低端制造向高附加值制造的转型升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区政协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聚焦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准建言献策,切实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助推璧山经济高质量发展。区政协副主席徐建民、秘书长刘刚参加调研。
4月18日,区政协组织开展《古典诗词的当代价值》专题讲座。 区政协诗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和会员,区内各民主党派、区作家协会、区诗词楹联协会代表,部分区政协委员、机关干部职工和退休干部参加讲座。本次活动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研讨,也是对文化工作的务实推进。下一步,区政协将持续搭建平台,推动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对话”,让文化“软实力”更好服务璧山发展。在家区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成员出席讲座。
4月15日,区政协教科卫体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区教委、区科技局、区科协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赴江北区考察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区政协副主席刘华参加考察。刘华指出,要充分借鉴“馆校合作”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切实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结合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设计实践课程,探索开展科普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营造全社会支持科学教育的氛围。
4月15日,忠县政协考察组来璧,考察学习我区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考察组高度评价璧山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璧山区位优势明显、城市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特别是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成效显著,值得学习和借鉴,希望两地政协进一步密切沟通联系,充分发挥政协优势,为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4月17日,民建璧山工委召开清廉党派建设推进会,邀请璧山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任序江作专题辅导。民建璧山工委主委王复莲参加会议并讲话,全体工委委员、各支部及专委会负责人、行政机关单位会员和部分民建企业家会员代表共计70余人参会。任序江强调,希望民建璧山工委坚持同心同向,擦亮政治底色。民主党派成员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持同心同德,坚守初心本色,清醒认识到民主党派成员在纪律规矩、廉政规定等方面与中共党员要求一致,应严格自我要求,树立民建良好形象,提升公信力。要坚持同心同行,绘就统战亮色,立足职能职责,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积极发挥作用,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凝聚共识、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工作,共绘最大“同心圆”。王复莲对清廉党派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她强调,推进清廉党派建设是践行新型政党制度、赓续民建传统的必然要求,要铸魂固本强信念,通过“理论学习+警示教育”常态化机制,开展廉政约谈和风险点排查,筑牢思想防线;要开展“清廉单元”创建,梳理民建历史中的廉洁典范,弘扬廉洁文化,将其融入支部建设和会员企业发展,打造“清廉民建”“清廉支部”“清廉民企”“清廉会员”示范点;要构建长效机制,借鉴中共全面从严治党经验,探索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与国家监察体系衔接机制,将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履职行为纳入廉政考核。
4月17日,区政协委员璧泉小组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集中学习会议,小组全体委员参加会议。会议指出,小组全体委员要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紧扣全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履职尽责,为助力璧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4月17日,医药卫生界别小组委员深入璧铜线河边站开展中医服务进乡村活动。此次活动是“中医药文化进乡村”的系列举措之一,也是医药卫生界别小组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为民”的真实写照。下一步,医药卫生界别小组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