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过我们一年的工作,我们看到了昌都市生病的百姓,他们不用爬山涉水,不用坐飞机,不用坐汽车到内地去治病,在昌都市人民医院,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治疗,这种喜悦是无与伦比的。”2020年8月,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栏目组在西藏昌都进行的脱贫攻坚大型宣传活动节目录制现场,昌都市人民医院院长蒋迎九激动地说道。
蒋迎九,重庆市璧山区政协委员,重医附一院胸心外科副主任,作为土生土长的璧山人曾应邀挂职璧山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怀着对藏族同胞深厚的感情,为了心中那一片澄澈的蓝天,蒋迎九主动请缨,2019年7月,开始了为期3年的援藏生活,担任重庆市援藏医疗队队长和昌都市人民医院院长职务。
两年的时间将很快过去,就像蒋迎九自己说的那样“时光真的如白云飘过蓝天,太快太快,但我过得还是很充实。”忙碌而充实的援藏生活,让他对藏族同胞的感情越来越深,也让他收获了太多值得铭记和回味的瞬间。
三千里的生命守护
2019年7月29日上午,重医附一院血管外科为一名“打飞的”来的危重症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患者次旺是西藏昌都市牧民。几天前,次旺突感胸背部撕裂样持续性疼痛,来到昌都市人民医院就诊,进行胸腹主CTA检查后,医生考虑诊断为“胸腹主动脉夹层”。
昌都市人民医院医疗条件有限,无法开展手术。重症医学科余应喜教授及时与蒋迎九作了汇报,蒋迎九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将患者从昌都转诊至在主动脉夹层诊治方面经验丰富的重医附一院血管外科。”
时间就是生命。西藏昌都到重庆约3000里,重医附一院医护人员收到协助治疗的消息后,立即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力求让患者在飞机降落时,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救治。次旺到达医院后,多个科室携手联动,制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使用定制开窗支架成功隔绝了患者的夹层病变,保证了其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的血流通畅。手术耗时仅80分钟,术后,次旺转至重症医学外科ICU监护治疗,6小时后脱机拔管。次旺病情很快平稳下来。
消息传至昌都,蒋迎九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在他和“战友们”的携手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一次三千里的生命守护。
分量最重的感谢信
2020年7月9日,在援藏一周年之际,蒋迎九在朋友圈写了一首小诗纪念,却不曾想到,接下来他会收到一份意外又珍贵的“礼物”。
时间回到7个月前——2019年12月下旬,重庆援藏医疗队正准备启程返渝,回家与家人团聚。不料当天深夜,蒋迎九接到医院急电,告知一名来自边坝县的胸痛患者,生命垂危。
这不是一名普通的患者,他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藏的5名专家之一,已在海拔3700多米的边坝县连续奋战了4个多月。当天,广东医疗队准备返回广州休养,然而车子启程不久,他一阵眩晕呕吐,胸部疼痛难、胸闷气急。
400余公里的路程,10几个小时的奔波,病人凌晨1点多被送到昌都市人民医院。蒋迎九早已在医院等候,冷静地指挥着抢救。胸腔穿刺及继后胸腔闭式引流液中的食物残渣,证实了食管破裂情况的存在,食管穿孔破裂、纵隔感染、脓气胸诊断基本毋庸置疑。患者已开始出现全身炎性反应和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病情十分危急。
此时,距食管破裂穿孔的时间可能已超过11个小时,蒋迎九当机立断,抓紧时间组织昌都、重庆、广东三地联合会诊,共同制定了立即手术的方案,由蒋迎九亲自主刀。经过数小时紧张忙碌,手术结束,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此时已是清晨8点,蒋迎九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7个月后,恢复健康的广东援藏医生已重返工作岗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骆腾带队到昌都市人民医院慰问,该院副院长陈旻湖代表医院向蒋迎九赠送感谢信。“这是我收到过的、分量最重的感谢信。”蒋迎九感慨地说。
呵护高原上的花朵
2021年2月10日,12岁的向巴丁增因高处意外坠物导致头部被击伤,脑组织外溢,当地医院无法处理,盲目的拔出异物可能导致出血,危及生命,如果向内地转运,时间延长可能导致颅内感染。经过8小时紧急转运,向巴丁增到达昌都市人民医院,病情已十分危重。
高原上的花朵必须精心呵护!昌都市人民医院立即启动危重患者应急预案,由蒋迎九担任救治小组组长,召集相关科室,立即研讨救治方案,并组织抢救。神经外科、儿科、放射科、麻醉科、输血科各施其职,一场生命的接力赛就此开始。
按照预案,放射科主治医师梁长宇立即进行患儿颅内血管影像重建,麻醉科副主任医师闫东紧急制定麻醉方案并带队组织麻醉,神经外科主任余正强和重庆援藏队员神经外科石滴坚教授紧急讨论并制定手术方案,输血科保障血液供应和安全,儿科保障术后相关治疗等工作。18点,手术正式开始,石滴坚教授主刀,经过3个小时的紧急手术,团队配合良好,成功取出了颅内碎骨块,并进行修复。
术后20天,经过护士姐姐们的精心护理,向巴丁增度过了出血、感染、营养等各个难关,病情非常稳定,伤口按时拆线,恢复良好。
暖春三月,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向巴丁增小朋友开心极了,因为他“又可以上学啦”。他灿烂的笑容也印在了蒋迎九的心里,“高原上的格桑花就应该这样绽放。”蒋迎九默念道。
作为医生,蒋迎九亲自站在一线,手持“利刃”,守护着藏族同胞的生命与健康。作为院长,蒋迎九团结医院的干部员工,深挖自身潜力,充分利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合力优势,促进了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及本地医务工作者专业水平的快速提升。作为援藏医疗队队长,蒋迎九带领医疗队编辑出版了藏汉双语版《新冠肺炎防控公众应知50问》,该书入选第十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出版战“疫”数字内容精品展,医疗队为湖北武汉抗疫前线的“战友们”原创的抗疫歌曲《逆行为春归》也受到广泛关注。
当然,蒋迎九没有忘记自己的另一个身份,那就是“重庆市璧山区政协委员”。重庆援藏医疗队的工作离不开他,昌都市人民医院的工作离不开他,但璧山区政协每年在召开全委会的时候,他都会克服困难挤出时间,专程赶回按时参会,在小组讨论会上积极发表意见。所在专委会组织开展的视察调研和协商工作,只要身在重庆,他都会放弃难得的陪伴家人的机会赶来参加。“政协委员不是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蒋迎九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履行着一名政协委员的应尽之责。
高原上的蓝天是澄澈的。历经600多天援藏工作的洗礼,蒋迎九的心灵也愈发澄澈,与高原上的蓝天白云相互映衬,他的内心更安静,思考更从容,步履更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