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新学的曙光照到璧山。清政府停止科考,兴办学校。1907年,璧山又一大事载入史册——成立璧山县官立预备中学堂,也就是璧中之前身。这件大事影响到现在,还将延续到将来。璧中,成了学子读书的胜地,73万璧山人民望子成龙成凤的希望所在。而推动这一大事者,是八塘举人后为进士的高凌霄(1875—1956)。这一年,他出任劝学所任总董兼视学,经他禀准上峰,在保甲局原址(罗公祠),也就是现在后伺坡位置,将县官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改为璧山县官立预备中学堂。1909年,“预备”二字取消,学堂改为官立璧山县中学堂,璧山中学正式诞生了,高凌霄为首任校长。
高凌霄在创办璧山中学后离开璧山,后虽回过璧山几次,但来去匆匆,无暇顾及璧中。之后一直奔波在外,定居成都,在历史的风烟里,他和他的后人与璧中都相忘于江湖。百年里,内心虽有呼应,但没有交合。百年里,学校与高家各自按时代与自身的逻辑在发展。
高校长创办的璧山中学,原是一个三进的祠堂,多不合于学校建筑。官立预备中学堂时,有学生110多人,3个班。那个时候,学校名不见经传。经过百年的发展,学校早已享誉巴渝,今远播神州大地,还办起了国际部,与世界名校有着交流。现有双星校区(高中部)、东林校区(初中部)和枫香湖校区(初中部)三个校区,师生近万。硬件设施全市一流,校园雅致如画,各省来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
这几年迅速扩张的百年璧中,面对新的形势,对根的探寻比任何时候为甚,寻根的目光落到了首任校长高凌霄身上。清末,他当选为试行预备立宪制成立的四川省谘议局议员和中央资政院议员。民国期间,历任四川省议会秘书长,大竹县、酉阳县、成都县、灌县、彭县、彭山县知事。后为四川大学、华西大学教授,自辑大学国文教材《四千年文选》。他正直爱国,体恤百姓,廉洁自守,学问渊博,富有教育情怀,为官为师,都很有声誉,是师生的典型。
为了缅怀与崇敬,学习其精神,5米长、3米宽的汉白玉高凌霄圆雕像在高中部横空出世!
学校六艺馆如同一个巨大的蘑菇,2015年装饰时,特在地面中央处为高凌霄建了一巨大的雕像。雕像面向大门,高凌霄挺胸迈步,目光炯炯,揣着书,清癯身影中透出一种大气朝气。六艺馆位于高中部的中心,雕像又在六艺馆的中心,其地位不言而喻。雕像既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又是学校的精神坐标。
高家在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后,高凌霄子女高祥松、高祥樟、高洁、高詠裳等终于聚在一起,有了写《高家百年》的想法。寻根到了璧山,到了璧山中学。他们未出生在璧山,也从未到过璧山,但璧山是他们的根,这份寻根的情感历久弥长。
寻根,是尊重历史与先人的朴素情感,有了我从哪里来,才能规划好我向哪里去。寻根,让失联的高家后人与苦苦寻找高家后人的璧中有了联系,有了面对面的接触,并在接触中加深情谊。
2019年3月15日,在璧中召开了高凌霄之女高洁著《高家百年》赠书仪式暨高凌霄教育思想研讨会。这是一次精神上的高家与璧中的相会。高洁已是90多岁的高龄,她行动不便,委托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傅应明代她向学校赠书。会上,傅主任说,璧山中学首任校长高凌霄不仅在璧山教育界有影响,在清末、民国时期也有一定的影响。璧山中学也可以从《高家百年》书中吸取对学校发展有益的教育思想。
延续赠书仪式,2019年10月11日,高凌霄之幺女高詠裳在子女叶蓓、叶涛的陪同下,首次回璧参观学校,这也是学校第一次接待高家后人。得知高家后人第一次从深圳来看望璧山中学,欣喜中我写了一诗:
问讯欲来喜欲狂,剑山璧水焕荣光。
百年老校已山伟,三代深情似水长。
刊号凌霄追典范,馆安雕像慕贤良。
后生翘首先生到,还待高风泽故乡。
座谈时,廖校长说:“这是老爷子办的学校,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你们是我们最珍贵的客人,也是主人。”高詠裳向学校赠送了高凌霄《四千年文选》影印本一书,廖校长回赠《璧山中学校志》。参观六艺馆时,高詠裳在她父亲雕像前深情凝望,连声说“像,像”,站在雕像下与父亲合影留念。为何说“像”呢?原来,学校有一张高凌霄的老照片,已经发霉了,上面有一些白点。我校牟登超老师用了二三天时间,在电脑上修理而成。塑像者根据其头像,揣摩其精神,恢复了他的全身相。精心制作,雕像惟妙惟肖。参加完校史馆,高詠裳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为学校题下“黉宫百年,弦歌不辍”八字。还特地到实验小学A区,参观高凌霄书的“高等小学”门额。这几个字是高家后人第一次看到,虽然没有落款,高詠裳兴奋地说:“这就是我父亲的字。”
高詠裳回璧之行,让高家感受到了学校浓浓的深情,临走时,学校表达了希望能得到高凌霄生前的书法作品放在校史馆,哪怕是复印件也行。
不久,南京高凌霄之子高祥枢传信给学校,表达了捐献的意愿。
2019年11月15日,璧山中学派出刘大川老师到南京接受捐献,并在高祥枢家里举行捐赠仪式。
捐赠书上的内容是:
捐 赠 书
捐赠人:高祥枢
受赠方:重庆市璧山中学校
重庆市璧山中学校创始人高凌霄先生之子高祥枢自愿向重庆市璧山中学校无偿捐赠以下物品:
1. 高凌霄生前所用的私人名、字石质印章一对。
2. 高凌霄生前所用笔筒一个。
3. 高凌霄油画像一幅,外框尺寸95X75公分。
以上物品均为无偿捐赠给重庆市璧山中学校以作纪念陈列之用,由重庆市璧山中学校永久保存,不得转让、流失。
2019-11-15
高祥枢老人说,印章与笔筒是他母亲1964年从成都带到南京来的,几十年了,一直珍藏着。今感到璧山中学对我父亲如此敬重,特割爱捐给学校。油画像是我画的。
高家这一捐赠,让远在重庆的璧中师生闻之欣喜,怦然心动,生起感恩之心。这一义举,足见高家的风范,也从之见高凌霄仁爱传家之风。
在百年璧中的历史上,捐赠义举璀璨夺目,百年情谊于此升华。
璧山中学深感这份厚意,这来之不易的宝贝,这镇馆之宝!也回赠了高家一微雕老挝石石印,上刻的文字是:
高凌霄校长1907年创办的璧山中学,现已是一所一校三区、师生近万人的名校。智慧校园引领全国,办学水平享誉巴渝。百年来,学校始终铭记高校长开创之功。塑高凌霄像于校史馆,立石雕像于六艺馆,有亭曰凌霄、楼曰凌霄、刊曰凌霄。传承高校长的办学精神,旨在激励学生苦学博学,教师进德修业。高凌霄之子高祥枢惠存。
底座篆刻文字:高家百年。
时值岁末,回望2019年,注定是璧山中学与高家不平凡的一年,是璧山中学与高家后人百年后续写情谊、频繁往来的一年,是人文璧中浓墨重彩的一年。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学校与校友以其后人的联系,加深情感,世结友好。高凌霄泉下有知,也将称意含笑。
(刘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