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正文
沉默的牌坊——璧山区八塘镇狮子桥牌坊文史记载
2019-10-31
来源:

狮子桥牌坊,见证过战乱、繁华、衰落、复兴,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沉默。直到有一天,一位好古搜奇的文史爱好者出资请人清理覆盖在牌坊上的砖石和泥土,才发现了它的秘密。

牌坊通高8.8米,面宽6.84米,厚2米,为石质仿木结构建筑,四柱三间三楼,单檐歇山顶,檐下有8朵须弥座、人物浮雕、镂空麒麟雕饰。虽然柱头已经开始风化剥落,但牌坊的文字还非常的清晰可辨:旌表儒士殷璧元之妻六品衔庠生殷义璜之母李氏。牌坊建于嘉庆拾一年,为圣旨节孝牌坊,上面刻有上至四川总督勒宝,下至璧山训导刘冲各级官吏的姓名。

看似普普通通的节孝牌坊,记录了嘉庆年间发生在壁北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这要从李氏说起,殷李氏三十丧夫,孀居抚育幼子义璜,历尽艰辛。义璜在母亲的教育下,入武庠,文武双全,器宇轩昂,任侠急义,颇有贤士之风。

嘉庆五年八月十六日,白莲教徐添元部扰乱重庆江北厅、合州等地,璧山人心震动。当时的璧山知县张人龙虽是一介书生,却精于兵事,遇事果断,事前他早已招乐至县铁匠铸造数十尊大炮安置于澄江口、风垭等要隘,各处扎寨团练乡勇,设鹿角于城垛上,竖椿木于壕沟边,以防贼匪冲突。当即,他亲率数十人驰马援驰澄江口,沿途百姓群情激昂,加入者多达三千余人。而殷义璜和另外两个义士,急于保卫乡梓的意气,早已在澄江口“先肃以待”。张人龙在《守澄江口记》中写道:“予益喜,此三君子,固璧人士之望。殷尤武勇,多智略,可以济事者也。”此后,救援巴县、合川,殷义璜在张人龙的委派下独挡一面,不负重托,完全成为张人龙赖以倚重的臂膀之一。事后,殷义璜因带领乡勇堵御白莲教有功,被四川总督勒宝授予千夫长,赏给六品顶戴。张人龙之后继任的璧山知县董淳也对殷义璜青睐有加,组织团练于风垭、澄江,嘉庆七年(1802年),董淳向朝廷呈表请旨旌表李氏节孝和教子有方的事迹,次年获旨建造了狮子桥节孝坊。

李氏牌坊能够躲过“文革”浩劫,完整保存下来,我们还真得感谢当年那些偷懒取巧的革命干部,他们本想破除四旧而后快,但鉴于工作量实在庞大,改为铁錾铲去文字和上面的精美浮雕。可石质坚硬,搭着楼梯也不便展开手脚,于是听取了旁人建议,用破旧砖头、泥巴把那些被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封建遗毒的文字和浮雕覆盖得严严实实。



璧山区政协八塘小组---彭开兰

2018年11月7日 

【打印正文】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使用帮助
主办:政协重庆市璧山区委员会 技术支持: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建议使用1360X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