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政协履职的保障。近年来,在市政协的精心指导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璧山区政协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新制定和修订各类规章制度35项,初步构建了以坚持和完善党对政协的领导制度为统领,把各项制度机制融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发挥、履职工作、服务管理之中的“一统领三融合”工作体系。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党对政协的领导制度为统领
在区委的领导下,突出抓好政协党的建设,不断增强政协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进一步强化政治定力,从严政治标准。一是积极协助配合区委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二是为充分发挥党组在政协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制定《中共政协重庆市璧山区委员会党组工作规则》《中共政协重庆市璧山区委员会机关党组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区政协党组、机关党组的职责、组织原则、议事决策等事项。三是制定《区政协党组成员分管专门委员会党的工作小组制度(试行)》,在区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和重要视察考察调研、集中学习培训、团组出访等活动,设立临时党组织,在专委会建立党的工作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
二、立足凝聚共识,推进制度机制融入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之中
高度重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始终坚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实行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作用。一是在每年初制定的区政协年度《工作要点》中,均明确提出要积极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尊重和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积极支持他们聚焦全区中心工作,通过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协商讨论等方式在区政协履职尽责。二是坚持依托政协各类会议、学习培训、专门委员会活动等有效形式,广泛引导各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时事政策,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和统战政协历史,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大局观,在事关道路、制度、旗帜、方向等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和步调。三是坚持召开各民主党派,区政协各参加单位、专门委员会、委员小组、界别小组,以及界别依托单位工作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回应关切、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四是制定印发《建立区政协联系群众制度的方案》《建立区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的方案》《关于建立区政协委员联系服务村(社区)和界别群众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群众制度,畅通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意见诉求表达渠道和健全情况交流机制,积极面向社会传播共识,汇聚助力发展的正能量。
三、围绕建言资政,推进制度机制融入政协履职工作之中
切实把握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和工作定位,通过建立健全会议组织、履职活动等规则,积极围绕中心建言资政,确保以一流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标准落实好各项工作部署。一是制定出台《政协重庆市璧山区委员会全体会议工作规则》《政协重庆市璧山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区政协秘书长会议工作规则》等规则,切实以制度机制和执行能力保障政协履职作用发挥。二是主动争取区委领导和区政府支持,建立区委、区政府领导出席政协全委会、常委会、参加会议分组讨论等工作机制,从2013年起,将委员大会发言提前安排到全委会开幕式上,促进委员与党政领导“零距离”交流沟通。三是根据机构改革等工作实际实时修订出台《专门委员会工作职责》,加强对专委会工作的联系指导与服务支持,更好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四是出台《重庆市璧山区政协提案办理协商办法》《关于民主评议提案办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政协重庆市璧山区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调研工作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意见》《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职责》《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协宣传工作的意见》,转发市政协办公厅《重庆市政协理论研究会重点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等,持续加强和改进政协经常性工作,不断提高履职实效。
四、注重提质增效,推进制度机制融入服务管理之中
着眼于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激发委员履职活力,通过制定联系服务、考核管理等系列制度,切实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为委员履职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制定出台《政协重庆市璧山区委员会委员履职工作规则》《区政协联系和服务工作制度(试行)》《区政协关于组织外出学习考察活动的管理意见》等制度,进一步强化委员政治责任,不断创新联系和服务形式,提高联系和服务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政协界别优势和政协委员主体作用,有效推进政协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二是把政协管理制度化作为努力方向,采取由一个总规和多个配套考核办法组成的“1+N”模式,即围绕由区政协党组、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联合制定并行文的《重庆市璧山区政协委员管理办法》总规,配套出台《璧山区政协工作考核办法(试行)》《重庆市璧山区政协委员履职考核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强化对政协委员的规范管理、考核,促进委员认真履行职能。三是立足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建立工作对账制度,制定机关工作人员服务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机制,出台《机关车辆管理办法》《区政协办公室差旅费报销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切实加强机关管理,进一步深化“动车型”机关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高素质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