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工党重庆市委会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医卫界别优势和特色,让“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见实效。7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重庆市会副主委、重庆市疾控中心主任戎蓉率重庆医科大学附一医院、附属口腔医院、中医药学院,江津区中心医院等9家医院14名专家在璧山区就加强公共卫生防护网建设开展调研。
“医院现在有全科医生多少人?中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多少名?”“医院现在承担公共卫生职能有哪些?”“新冠疫苗日接种量有多少?”在璧城街道卫生院,戎蓉询问了解基层卫生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公共卫生履职能力建设和新冠疫苗接种进度等情况。
随后专家组来到璧山区人民医院,依次调研门诊接换患分诊、智能药房运行、检验能力建设和技术培训情况。“医院现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每天可完成多少个样本?”“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设备怎样发挥作用?”沙坪坝区中医院副院长夏殷通过与病毒检验室负责人交流深入了解常态防控下核酸检测成为常态项目后检查质量和效率的问题。
结束实地调研后,专家组与璧山区卫健委、区人民医院、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围绕公共卫生防护网建设开展研究讨论。“学习三明医改经验,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公共卫生防护网的各项工作。”“疾病预防机构与医疗机构应通过定期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轮换等实现人员流通”“通过纳入地方政府实绩考核、设立公共卫生防护能力建设专项预算、作为各级人大的工作监督固定内容等建立公共卫生防护网工作的革新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公共卫生防护网的不断加强。”大渡口区政协副主席、区卫健委主任周进源,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主任罗华丽,巴南区皮肤病医院院长李幸萃等分别从领导机制、人员机制、财务机制、物资机制等方面对加强公共卫生防护网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晋,农工党璧山区总支主委、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恩德等参加调研。(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