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民建璧山工委开展了“诵读抗战家书,重温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如今,山河日新,国力日强,但曾经的苦难不能忘,曾经的牺牲不敢忘!
会员们深情地诵读了左权将军殉国前五天写给妻子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彭雪枫在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写给妻子的第一封情书,赵一曼在赴刑场的囚车上给心爱的儿子宁儿的遗书,讲述了家书背后的故事。
抗日先烈们在家书的字里行间流露出铮铮铁骨下的丝丝柔情。“我担心你及北北(左权将军唯一的女儿左太北)……”“可惜三人分三处,假如在一块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左权将军把对妻子、女儿的思念,对家人团聚的向往诉诸笔端。“我心中的同志,她的党性,品格和才能,应当是纯洁、忠诚、坚定而又豪爽……”“我是一个十分平凡的共产党员,有许多缺点,很需要一位超过同志关系的同志,更多的了解我,才能更多的帮助我,也才能更多的相互帮助。”彭雪枫在他牺牲前一个月,给妻子写了87封“情书”,这些情书见证了他们互勉互励,豪情与柔情兼备的浪漫爱情。赵一曼儿子宁儿刚满周岁就被送走,自她临刑前整整七年,她一直没有再见过儿子。家书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每一句话都让看的人落泪。
通过诵读抗战家书,会员们不但感受到了抗日先烈们为国赴死的英雄气慨,更感受到他们为人父、为人夫、为人母的铁骨柔情,还有他们为民族存亡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会员们表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抗日战争虽然已经远去,但我们要以史为鉴,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醒自己,立足本职建设祖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民建璧山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