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志不穷”这是荣廷尧父亲从小就教育他的一句话。“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用来形容这个坚强家庭再合适不过。
53岁的荣廷尧居住在青杠街道棕树村1组,家里有6口人,他的妻子朱克华和两个兄弟,以及两个女儿。多年前荣廷尧因车祸导致一只腿落下了终身残疾,平日里,走起路来都不顺畅,也干不了重活。兄长荣廷伦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再加上女儿的学费,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在扶贫工作开展期间,帮扶干部了解到荣廷尧一家的情况后,将其纳入建卡贫困户。
医药费的报销和生活上的补贴让他们的苦日子有所好转,但荣廷尧一家并没有想着只靠政府补贴混日子。
“荣廷尧一家都是不愿意饭来张口的人。”这是帮扶干部每月走访时,邻居常说的一句话。事实也确实如此,2019年,弟弟荣廷富申请了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主要在村里从事公共卫生保洁,为家庭每月增收1800元。“想要过好日子,就不能等靠要。”为了给两个女儿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原本在外打工的荣廷尧,听说养猪挣钱,一番思索后,决定回家发展养殖业。
帮扶干部在和荣廷尧交谈过程中,了解到他的想法后,便积极跟上级对接,并帮助他申请了20000元小额贷款。贷款下发后,夫妻俩一起去购买了5头猪,数十只鸡仔,并搭建了养殖场,还把自家地种上了番薯。
此后,荣廷尧夫妻俩每天清晨都会早早起床,忙着喂猪食、铲猪粪、清理猪圈、消毒等等。日子一天天过去,圈里的猪壮了,小鸡长大了。村里帮扶干部又上门帮助荣廷尧找销路。
去年,荣廷尧一家卖出3头大肥猪增加收入15600元。剩下的两头猪和数十只鸡粗略估计还能再增收10000余元,加之荣廷尧之前在铜梁一家工厂打工和荣廷富公益性岗位的收入20000余元,荣廷尧一家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这个家庭幸运而又不幸,不幸的遭遇,不幸的命运,但是却遇上了幸运的时代,幸运的政策。加之他们自身坚韧的品质,让这个家庭越来越幸福。
(记者 杨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