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再穷,也不能短了志气” ——河边镇同心村村民吴昌平的脱贫故事
2020-09-21
来源:

吴昌平夫妻为李子树施肥

近日,记者来到河边镇同心村3组,见到吴昌平时,她和丈夫戴长勇正坐在门前,一边择菜,一边闲话家常,场面其乐融融。

  “我现在也住上了新房,安全、宽敞又明亮。”吴昌平放下手中的活儿,带着记者参观起她的“新房子”。

  眼前的新房,斜坡式的屋顶上铺着青色的瓦片,两台空调外机安放在灰色的墙体上,门前屋后的绿化带中,美人蕉、野菊等花儿开得正艳。走进这三室一厅一卫一厨的房内,冰箱、茶几、橱柜等家具一应俱全,摆放整齐,显得颇为温馨。

  优美的生活环境、舒适的生活条件,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家人曾经却过着贫苦的生活。

  早些年,夫妻两人均在外务工,勉强维持生计。然而,一次意外,戴长勇腰椎受损,从此干不了重活儿,生活的重担也压在了吴昌平的肩上。后来,吴昌平患上了股骨坏死,为了维持生计,她忍着疼痛,坚持在一家木板厂务工,然而务工收入对于治病的医疗费用依然是杯水车薪,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在吴昌平一筹莫展的时候,脱贫攻坚战役打响,精准扶贫的暖阳洒满大地,吴昌平一家被纳入了建卡贫困户,生活也因此有了改变:受惠于D级危房改造的政策,2018年,吴昌平一家离开了泥墙土面、破损漏雨的房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受益于健康扶贫政策,一家人医疗费用负担大大减轻,吴昌平也于去年接受了股骨坏死手术。

  圆了安居梦,身体逐渐硬朗的吴昌平也开始思索如何脱贫致富。同心村党委书记杨国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考虑到她手术后不能干重活,为她介绍了保洁员的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负责同心村便民服务中心的清洁卫生,一个月干满50个小时,就有1000元的收入。

  “吴昌平很珍惜这份工作,做起事来很上心,把村便民服务中心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清理了不少陈年垃圾。”杨国财说,“工作尽心尽责”是大家对吴昌平工作态度的一致好评。

  “虽然有了稳定的收入,但要让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更好,仅依赖政府是不行的,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吴昌平说,“再穷,也不能短了志气。人只要有志气,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日子一定会好起来。”

  考虑到种植李子树不需要重体力,去年,吴昌平便和丈夫商量,利用周边闲置的2亩土地,先后种上了80余株李子树。没有种植经验,她便向驻村帮扶干部或种植大户请教,学习种植技术,而村里组织的种植培训课,她更是一节也没落下。经过精心管护,80余株李子树茁壮成长起来,明年就能结果投产。

  与此同时,吴昌平又打起了“肉鸡”的算盘。今年初,她购置了130余只鸡苗,扩大了自己的产业,仅上半年便因此增收了近5000元。她还种起了空心菜、辣椒等蔬菜,既能自给自足,多余的蔬菜还能在市场上卖钱。

  住进了新房,发展起了产业,吴昌平一家的幸福指数也跟着蒸蒸日上。“现在这么好的政策,我也要努努力,争取早日实现小康。”吴昌平乐呵呵地说。(记者 王锋 文/图)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