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普镇扶贫办扶贫专干陈朝廷来到坪中村6组建卡贫困户罗厚伦家中,了解他生产、生活情况的同时,也为他家带来了一个喜讯。
“老罗,经过核算,你们一家去年最终得分28分,全镇第三,转换成现金奖励有560元,已经打到你的银行卡上了……”陈朝廷说,“希望你今年再接再厉,把产业做大做强,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罗厚伦开心地表示,他一定会用好这笔钱,准备购置农药和化肥,进一步管护好自家的花椒树。看着罗厚伦如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很难想象曾经的他“等靠要”思想很严重。
2018年,罗厚伦被纳入建卡贫困户,在帮扶干部的推荐下,还当上了保洁员。然而,由于没有克服自身惰性,罗厚伦很快“失业”。帮扶干部了解情况后,隔三差五来到罗厚伦家中,摆事实,讲道理,逐渐转变了他“等靠要”的思想,他对生活的态度积极起来,利用周边闲置土地,发展起了花椒种植和养殖业。
扶贫重在“扶志”“扶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建卡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依赖思想严重等问题,仅靠说教督促是不行的。去年,广普镇积极探索精神扶贫路子,创新制订了《广普镇建卡贫困户产业积分奖励办法》,将“物资帮扶”转换成“积分奖补”,以此调动贫困群众的自主发展、主动脱贫的积极性。
根据该办法,广普镇对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参加产业培训情况、产业发展规模、产业增收比例等内容进行了细化,参与进来的贫困户,只要达到了一定条件,便可获得积分;反之,则会扣分。
“我们严格收集了113户贫困户年初产业数据,并作为本年度的初始数据。各村产业指导员和帮扶干部每季度会入户,核实每户建卡贫困户当前产业发展具体情况,对比年初产业数据后,进行加分或者减分登记,并上报镇扶贫办。”陈朝廷介绍,年度内积分实行累积管理,年底统一清零,次年重新积分。为公平起见,镇扶贫办联合镇人大、镇纪委,每月对积分情况进行实地审核评定,确保不漏加1分,不误减1分。
此外,积分靠前的贫困户还可以参加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创业模范和贫困户榜样等评选活动。
积分管理办法出台后,罗厚伦也积极参与进来。“只要自己勤快点,多参加活动,多发展产业,就能得到积分。这1分就是20元,划得来。”在产业积分制的激励下,思想有所转变的罗厚伦干起活来更有劲儿了。
罗厚伦充分利用扶贫产业资金,扩大了自己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规模——肉鸡增加了100只、鸭子增加了30只,花椒也新添了300余株。通过辛勤劳动,2019年,仅种养业这一块儿,罗厚伦纯收入就有1.5万元,比2018年增加了近5000元。
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罗厚伦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多数时间都在花椒地或者鸡棚内忙碌着。
像罗厚伦一样,因为积分制的激励,摒弃“等靠要”不良习气,实现精神脱贫的广普镇贫困户还有不少。
“经过最终的审核评定,去年,最终有27户建卡贫困户获得了积分奖励,在辖区范围内形成了比赶超的良好风气。”陈朝廷说,后续将逐步把人居环境整治、参加志愿活动等内容纳入积分制,完善健全积分制度的同时,帮助贫困户从思想上、精神上摆脱困境、树立信心,充分激发其内生动力,让他们脱贫致富的路更加顺畅。
(记者 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