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总工会扶贫干部慰问高温下的护林员
提灌站修好了、“小康路”通往家家户户、自来水水质变好了······8月19日,记者来到正兴镇尖山子村,看到村民以往最忧最急最盼的问题都得到了落实和解决,村内生产有序、村民忙碌充实,小山村焕发出新活力。这一切离不开区总工会干部职工的倾心帮扶。
去年10月底,区总工会被确定为尖山子村的区级结对帮扶单位。为了能更好地帮助该村解决相关问题,区总工会组建了专门的帮扶队伍,要求党组成员进驻基层,积极发挥扶贫一线的“冲锋员”、脱贫致富的“领路员”、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协调各方的“联络员”“四员”作用,确保帮扶到位、到点。
为了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区总工会党组成员从熟悉村民着手。在村干部的陪同下,他们深入农户走访,重点了解村内建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的突出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区总工会掌握了贫困户的大致情况,了解了全村的基本情况及村两委的脱贫及巩固脱贫帮扶措施,对下一步的脱贫帮扶工作也有了清晰的思路。
“村内农作物基本靠三岔河提灌站供水灌溉,但站内的电机年年要搬到镇上去修,村里年轻人几乎都在外打工,剩下的老人小孩根本抬不动电机。”区总工会党组成员王晓红驻村后发现了这个问题,当即邀请专家实地调研,制订了节约33%费用的自主修造方案,并从区总工会争取到3万元资金用于提灌站维修。经过维修的三岔河提灌站于去年12月中旬投用,满足了村内400余亩农作物的灌溉需求。
灌溉用水得到保障,王晓红趁热打铁,与村两委成员一起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柚子、蔬菜等农业产业,积极宣传落实惠民政策,激发村民的脱贫致富动力。
“212户村民的灌溉用水有了保障,但他们的饮用水质量还不过关。”解决完提灌站的问题后,王晓红走访贫困户时又发现了新问题:许多村民吃的水都有异味,自来水也因为运输距离远,水压不够,水质不达标。
如何让村民吃上“放心”好水?王晓红与村两委成员积极商量对策。在经过区水务部门现场查勘后,最终决定在尖山子村水厂重新安装一套自来水净化处理设施设备,满足全村2600余人的日常生活用水需求。
同时,区总工会还积极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将紧迫重难点问题一件件摆出来、抓起来,解决了尖山子村各项紧迫的民生难题。在区总工会及该村干部群众的努力下, 3.2公里“小康路”实施建设,毛尖路、磨龙路等20公里农村公路纳入后期规划,8780米人行便道将通到农户院坝······尖山子村的新活力正在慢慢焕发。
(记者 王淼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