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昌元和妻子抢收稻谷
八月的乡村,处处充满着丰收的喜悦。8月10日一大早,记者走进河边镇铁石村,只见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的稻田里,在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中,一对夫妇正忙着收割稻谷,此时,汗水已浸透他们的衣衫。
“趁现在太阳不是太辣,我们准备一口气将所有水稻收割回家。” 丈夫吴昌元一边将割好的稻谷放进机器进行脱粒,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4亩水稻,按照亩产1000多斤计算,总共能产稻谷4000余斤,晒干后卖掉一部分,又能为家庭增加一笔收入。”
几年前,吴昌元脸上可没有这样舒心的笑容 。今年49岁的吴昌元患有贫血、高血压等疾病,妻子罹患残疾,无法开口说话。早些年,吴昌元在附近蔬菜基地打过零工,也尝试过购买犁田机替人耕田,可家庭收入还是上不去。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了他家。他家被纳入建卡贫困户,从而享受到危房改造等一系列扶贫政策。
“好日子等不来,靠不来,唯有努力换得来,政府给我们贫困户出台这么多好政策,我们自己也必须加油干才行呀。”看到邻居家的土地撂荒,吴昌元觉得可惜,于是将其接手,不辞辛苦一点一点开垦出来,种上水稻、玉米、红薯、油菜等农作物。在他的精心管护下,这些农作物都获得了好收成。
发展种植业只是第一步。2019年,帮扶干部依托产业扶持资金,为他送来了一批鸡苗,帮助其增加收入。
从此以后,他每天一大早就起床,给鸡喂食、清理圈舍,打扫院落,到田地管护庄稼……小鸡长大后,利用赚得的收入,他又购进一批鸡鸭鹅进行饲养。就在前几个月,政府和帮扶干部主动上门收购,为他解决了销售问题。
“你看,4月1号,鸭子和鹅一共74斤,总共卖了1330元;4月12号,鸡蛋250个,卖了300元;5月27号,油菜籽700斤,卖了2100元……”吴昌元从卧室拿出两张销售登记表,一一向记者展示。
机会总是眷顾努力的人,今年4月,村干部为吴昌元带来一个好消息:“老吴,镇里提供了扶贫公益岗位,你比较年轻,我们准备安排你做清洁员,负责清扫马路两旁的垃圾。”
“扫扫地,捡捡垃圾,时间灵活自由,活儿也不累,每个月能挣1800块钱,还在家门口,怎么想都划算。”村干部话音刚落,吴昌元欣然答应。
“他们两口子吃得苦,舍得干,既要种庄稼,还要管理家禽,现在又要扫马路。”在附近纳凉的几位邻居介绍,早上给鸡鸭喂完食后,吴昌元就出门打扫卫生,将附近三条马路打扫得干干净净。傍晚时候,趁着太阳不大,他又扛着工具上马路清扫起来。
勤劳朴实的吴昌元并不满足于此,在村里的帮助下,吴昌元顺利申请到1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利用这笔钱,前几天他从本村购进了一头生猪和一批饲料。
“只有多干点事,多喂点牲畜,心里才踏实。”吴昌元信心满满地说:“现在粮食也有了,我要把猪养得肥肥胖胖的,等着春节杀年猪,吃一点,卖一点。”
千方百计用劳动换得收入,再加上妻子偶尔打点零工,现在吴昌元一家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电冰箱、电视机、热水器……不大的屋子里,现代化电器设备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记者 朱大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