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脱贫故事”微访谈 
|
正兴镇大面坡村贫困户用上安全稳定的自来水 |
家庭医生上门为贫困户健康“把脉” |

八塘镇机关干部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
|
六月的璧山,孕育着希望,充满着生机,扶贫产业遍地开花、民生建设如火如荼、贫困群众干劲十足,处处可以感受到脱贫攻坚的成果。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脱贫
攻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多来,璧山牢记嘱托,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把脱贫攻坚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实践载体,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底线任务,把巩固成果防止返贫致贫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科学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坚持精准方略、靶向施策、尽锐出战,强化思想武装、问题导向、责任担当,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我区已高质量完成2402户6376人和3个贫困村的脱贫任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1591元,同比增长20.38%,贫困发生率降至0.02%。
坚持高位推动 目标不变靶心不散
一年来,我区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注重持之以恒学、点面结合讲、知行合一做。
2019年7月,区委召开十四届七次全会,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紧接着,明确49项目标任务、134项工作措施,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工作思路、具体举措和发展成果。
坚持高位推动,先后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和区政府常务会议36次、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会和专题工作会39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及时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学重要论述、强思想武装、促脱贫攻坚”活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专题报告会。
成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宣讲团,广泛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形势宣传,并通过承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身边的脱贫故事”微宣讲、评选“十佳脱贫光荣户”、开设专栏持续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等方式,强化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如何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具体管、带头做,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和“双组长”负责制,构建“树状图”责任体系,区人大、区政协凝心聚力,助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走深走实,成立15个镇街帮扶集团,深入开展遍访贫困对象行动。
一系列安排部署,不断凝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之力。
坚持问题导向 精准攻克薄弱环节
得益于教育扶贫的好政策,丁家街道三五村贫困户王华木的女儿顺利完成学业,在重庆肿瘤医院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一家人终于迎来了好日子。
今年年初,河边镇铁石村贫困户吴家秀患肺恶性肿瘤住院治疗,就诊总金额6.4万余元,经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自付部分只有2万元,极大地减轻了就医负担。
福禄镇红山村贫困户邱淑泉,告别了住了半辈子的危房,搬进了新房,圆了“安居梦”,结束了担惊受怕的日子。
通过开展“党建引领、水价治理”试点工作,正兴镇大面坡村贫困户赵代彬家供水不稳定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通过找准“穷根”,对症下药,贫困群众生活有了保障,脱贫增添了信心,幸福感、获得感也显著提升。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两不愁三保障”是关乎贫困群众生活质量和脱贫质量的关键要素,只有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贫困户才能大踏步往前走。
为此,我区聚焦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保障等突出问题,通过完善保障政策、细化攻击点位、户户上门核查、逐项对账销号,动态排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全面消除,精准攻克薄弱环节。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发挥好教育的作用对脱贫攻坚及下一代的培养影响深远,我区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建立贫困户子女从入学到就业前全过程帮扶资助体系,健全完善监测、报告、劝返机制,实现所有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不失学辍学。
一年多来,教育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640人次,578名残疾儿童通过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特殊学校就读、送教上门或康复教育等方式实现教育保障。
因病致贫是贫困群众脱贫道路上的一大“拦路虎”,为此,我区扎实开展健康扶贫,推动贫困人口全覆盖,落实“七重保障”,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率、家庭医生慢病签约服务率、重病兜底保障率均达100%,实行定点医院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一窗口”办理和先诊疗后付费。
在住房安全方面,完成对全区12.2万农户住房鉴定、挂牌,投入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5059.5万元,动态改造新增“三类对象”危房1782户,实现贫困户农村危房动态“清零”。
在饮水安全方面,投入资金5320万元,实施16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因户施策,解决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问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95%。创新开展“党建引领、水价治理”工作,推动实现“同网同价同质同服务”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
同时,另一场提质量、补短板的战役也在进行。我区紧扣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及“回头看”、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市级成效考核以及各类考核、督查、审计反馈的问题,认真抓好整改。
落实责任担当 “战疫”“战贫”两手抓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了璧山脱贫攻坚路上一道新的“考题”。
疫情之下,我区统筹抓好“战疫”与“战贫”,坚持精准施策,围绕疫情防控期间贫困人口精准帮扶、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定22条政策措施,解决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扶贫企业复工达产、扶贫项目建设、部分农畜产品滞销等问题,努力把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掉一户、不落一人。
6月17日,三合镇二郎村扶贫车间内一派忙碌的景象,疫情期间,这家扶贫车间也曾遭遇防疫物资不足、招工难的问题,但在村、镇、区三级的大力帮助下,扶贫车间得以有序复工复产。
疫情发生后,我区一方面注重“点对点”帮助涉贫企业复工复产,另一方面注重“一站式”对接就业扶贫。
“疫情期间,我们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全覆盖调查了解涉贫企业的用工需求和16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需求,分类建立台账,并积极组织网上对接,实现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区就业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我区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1686人,同比增长5%,实现有就业意愿、就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全部转移就业。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复工率、扶贫项目开工率、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到岗率均达到100%。
疫情的发生,让贫困户的农产品也缺少销路,而找不到销路,可能影响贫困户一家人的生计,更有可能造成返贫风险,面对这样的困难,全区各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企业、社会组织等切实担起责任,想方设法帮贫困户拓宽农产品销路、增加收入。
在八塘镇,党员干部组成“扶贫志愿小分队”,利用朋友圈、微信群等网络途径,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农产品。
在福禄镇,党员干部变身“带货网红”,线上线下为沃柑“吆喝”,打开销路。
区供销社组织“三社”融合示范单位——璧游旅游观光股份合作社,通过线上平台璧游网,帮助农民销售柚子、蔬菜、牲畜等滞销农产品上万斤。
区餐饮商会动员全体会员前往3个市级贫困村,以消费扶贫的方式购买贫困群众的鸡、鸭、猪等滞销农产品。
……
众人拾柴火焰高,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精准施策、齐心协力,我区没有因疫情造成新的返贫和致贫。
眼下,我区还剩下26户79人未脱贫,这是脱贫攻坚最后待啃下的“硬骨头”,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半年时间,正是发起决战、进行总攻的时候。为此,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发出号令:保持决战决胜姿态,坚持咬定目标、坚持精准方略、坚持从严从实,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工作力度、帮扶力度,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全力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和市级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整改,尽快补齐短板弱项,扎实开展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深入落实“四个不摘”,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强化作风建设,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中体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保持奋斗的劲头和必胜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全面小康,定然可期!
(记者 黄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