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璧山区秀湖景区内,小镇以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为宗旨,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非遗手工大师驻扎,成为了重庆地区, 非遗文化旅游、交流的重要聚集之地。小镇建筑全部以清代中期建筑风格打造,店铺错落有致,庭院幽幽,古韵深沉,走在街上如穿越回了古代!
音乐喷泉紧邻秀湖水街,由一个塔式和8个独立喷泉阵组成,塔身高约30米。不定期上演万众一心、孔雀开屏等8大主题“大型水舞秀” ,8股水花或一起喷涌或 次第而出,令无数游人醉迷于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观感极佳。
秀湖景区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电影小镇,打造影视基地,贯彻落实文旅融合的大政方针,加强宣传力度, 增加景区吸引力,带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久的将来,秀湖电影小镇将成为璧山旅游的新名片。
天子桥,是一座弯月造型的石拱桥,是为纪念明代建文帝朱允炆在璧山的隐居生活而修建。此外,天子桥、龙隐阁、龙门瀑布、隐帝流光坊等都是为了艺术化再 现当年建文帝在璧山的隐居生活。
宋代璧山人王大节武试中魁。绍兴年间,状元冯时行举荐他投奔岳飞,任江州都统。后来受到岳飞委派诈降伪齐刘,获取情报, 为南宋抗金立下功绩。今树武魁坊,题额“大宋武魁”、“独占鳌头”,以纪念这位大智大勇的璧山武状元。
璧山驿道是中国古代官差往来、信息传递的通讯大道,其交汇之处往往催生繁华与文明。古时候,从重庆到成都有两条驿道,他们都会经过璧山, 来凤驿是当时成渝古驿道上的最大的一个商驿,是与龙泉驿、双凤驿、白市驿齐名的明、清时期的"四大名驿"之一。
在整个科举时代,能够金榜题名、高中状元的人屈指可数,而重庆历史的仅有的两个状元竟然都是璧山人,他们是宋朝的冯时行、蒲国宝两位状元,璧山当之无 愧西南文宗之地、状元之乡。古谚云:“状元双及第,进士屡登科。此固地灵人杰之验也。”可见,状元文化在璧山渊源流传。故设坊纪念,宣教后人。
明代,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并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状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还创立庶吉士制度。自此,“非进士不入翰林”。 古人云,石蕴玉而山生辉。璧山自古就崇文重教,璧山以一方温润山水滋养了代代如玉君子,在璧山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出现了“双状元、十翰林”如玉君子, 光耀巴渝。他们是宋朝的冯时行、蒲国宝两位状元,十翰林是江朝宗、何增元、刘宇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