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产城田”精耕细作 重庆璧山:开拓都市农业发展新思路
2022-07-15
来源:

四季香生态果园

游客在大兴镇葡萄园采摘葡萄

俯瞰莲花穴村落

丁家街道长五村儿菜丰收

  近年来,重庆璧山区以“五新四城”“两城三片”为统领,发展集游览、度假、采摘于一体的“农文旅、产加销”新业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小而精”的都市农业,升级乡村文旅产业,创新项目管理机制,璧山区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科技赋能,巧绘现代都市农业新画卷

  作为主城都市区,璧山区交通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然而,农业发展长期以来面临耕地资源刚性减少、务农劳动力流失的问题。当地结合区位优势以小“搏”大,发展“小而精”的都市农业。

  “守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占有突出位置,如何做特做优产业是打开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的关键。”璧山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璧山持续打造中心城区的“菜园”“果园”“花园”——以璧北10万亩蔬菜基地、璧南10万亩苗木基地、璧西10万亩果木基地为重要载体,开辟出一条适应都市生存与发展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在蔬菜、水果种植等方面,璧山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品牌知名度。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3.2万亩,产量近5.1万吨,“璧山葡萄”2018年入选“中国果品区域价值品牌”,价值评估为6亿元。全区蔬菜播种面积35.7万亩,产量81.82万吨,获得中国儿菜之乡、重庆市核心蔬菜保供基地等荣誉。

  璧山区委书记秦文敏介绍,璧山以现代化都市农业为发展重点,以高标准农业生产加工基地为支撑,加强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输出了来凤鱼、璧山兔、有友凤爪等地理标志品牌,培育了三合茶叶、大路黄花等特色资源品牌。

  为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璧山区开展化肥减量增效项目试验9个,开展有机肥推广示范面积1.1万亩。建设水肥一体化示范250亩,建立土壤酸化治理项目示范区2万亩。

  2021年,璧山区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科学防控,通过强化体系建设、监测统计与重点任务落实、制定农业产业负面清单等工作,成为全市唯一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

  当前,传统农业迈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阶段,从“体力活”到“智力活”,从“看天气”到“靠技术”,科技为璧山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以当地“三农”大数据平台为例,系统可随时采集和查看业主果园位置、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农事信息等。同时,业主也可进行农事记录、专家咨询、发布社会化服务供应/需求,了解市场行情和种养技术等。

  截至2021年底,璧山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97%,农业生产数字化总体水平达28.5%。2021年全区农产品网络年销售额达3.2亿元。

  延伸产业链,打造农文旅融合特色品牌

  每年2月底3月初,云雾山山岭间盛放的樱桃花吸引着游客前来踏春赏花。依托升级后的果园,璧山开发出集观光游览、品尝、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文旅产品,打造云雾山樱桃、璧山葡萄、福禄沃柑、八塘血橙采摘节等节会,吸引游客休闲观光。

  璧北樱桃向三产延伸,璧南的儿菜则向二产发展。丁家是远近闻名的“中国儿菜之乡”,拥有农产品地理标识。众福文化旅游产业公司每年向农户收购儿菜并加工,在秀湖公园搭建的璧山好礼馆进行销售。“通过整体品牌形象包装,璧山儿菜干深受游客和区内外消费者喜爱,每年产销量有5吨左右。”公司负责人介绍。

  璧山区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注重挖掘文化历史资源,率先发展有潜力的七塘、八塘、大路、福禄、正兴、丁家、广普等乡镇、村和景点,以点带面,打造“一村一品”。

  三年前,七塘莲花穴村还是一个破烂不堪的小村落。2019年,璧山联合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雕塑学会等单位,打造出乡建艺术博物馆、图书馆、研究所等十大主题核心艺术区。去年,七塘镇文化主题院落累计吸引游客15万人次。

  当地观光旅游、休闲体验、研学科普等“农文旅、产加销”新业态逐渐培育起来。全区共有189个村,截至目前,共有449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地,从业人员1000余人。乡村旅游每年吸引游客90余万人次,收入1.2亿元,直接带动贫困人口164人增收。

  项目引领,以指挥部推动项目高效运转

  在农业重点项目中,璧山以“大片区+大项目”拉动“大投资、大发展”,在实践中汲取经验,以指挥部统筹推进项目进展。目前已经编制完善了“云雾花涧”、“茅莱仙境”、“石伞文化”、研学小镇、以及“乡愁二郎岗”等农文旅项目的总体规划,并探索出两个经验。

  一是加大授权放权力度。片区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核心就是向项目指挥部充分授权放权。凡有利于片区开发、项目指挥部能够定下来的,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抓紧快干;如遇自身无法解决的,就要及时报告领导小组,确保各级各部门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

  二是注重策划包装项目。不同的片区项目,有不同的包装模式。坚持在政策法规框架下,以不增加政府债务为前提,把片区项目包装成绿色环保、可持续、能盈利的项目。

  以七塘镇建设村“田园都市”土地整治示范工程为例,整个工程涵盖大路街道六合社区、三台村、大堂村,七塘镇建设村、阳岫村、三步梯村,共6个村(社区)、2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约1.07万亩。

  在工作措施上,由分管区领导挂帅,从区农业农村委等单位抽调工作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共同推动项目运转。在实施路径上,璧山探索“国有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共同推动农村“三变”改革的方式,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由国有公司出资进行土地宜机化改造,农户土地经营权统一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编制并实施区域产业规划和实用性村规划,国有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对外招商引资。在整治标准上,参照《重庆市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技术规范》,多措施实现“田成方、路成网、地平整、渠畅通、涝能排、旱能灌”。(据新华财经)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syz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