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五年奋进铸辉煌 真抓实干绘蓝图 ——河边镇五年发展成就回眸与展望
2021-12-08
来源:


河边镇大力提升场镇环境,建设的沿河公园为居民健身休闲好去处。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2%,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96亿元,限上商贸销售102.53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48.83亿元……

  过去的五年,是河边镇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富成效的五年。五年间,河边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区委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真抓实干、奋勇前进,不断为推进河边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实现了群众安居乐业、经济稳健增长、社会安定和谐。

  过去五年

  产业兴 基础强 环境美

  “以前村民们喂养的土鸡、土鸭还有土鸡蛋总愁没有销路,现在好了,村里建起了农村综合服务社和电商网点,我们的农产品不愁销路了。”12月5日,同心村村民张正国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产业兴则经济兴。五年来,河边镇紧紧扭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该镇鼓励发展村集体经济,引导村(社区)在股份经济合作社框架下创办经营性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对外开展农产品销售配送、劳务输出、农业机械化服务等业务,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着力调结构增质效,建成果木基地830余亩,盐井河村、同心村蔬菜基地3000余亩,农村电商累计销售额突破1.5亿元;做大特色主导产业,4平方公里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落户辖区;聚力打造“桃李蹊·山茶花小镇”农业综合体项目,整合河边本地农特产品,进一步做大“新四村”农产品品牌;大力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目前已有“三变”改革示范村2个。

  产业发展有声有色,该镇基础设施也日臻完善。

  “现在公路被太阳能路灯照得亮堂堂的,晚上开车回家也更安全了。”河大路是铁石村村民朱元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自从该路段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他再也不用为开夜车看不清前方路况而担忧了。

  除了安装太阳能路灯,实施主次干道灯饰亮化工程,该镇还投入大量真金白银,新建标准化公厕、公交站亭、生态停车场,规范各类标识标牌,建设1个五人制足球场、6条健身路径、3个篮球场、5000米健身步道等,完善了场镇服务功能。同时,通过新建入户道路、人行便道,建成经济适用房、征地拆迁安置房,实施供水管网升级改造、农村改厕等,让村民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在生态建设方面,该镇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精心打造盐井河村近屋基院子人居环境示范点;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全覆盖、城乡环卫一体化;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实施污染源动态管理,常态化开展污染源巡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通过整治山坪塘、养鱼池、排水管网,建设生态湿地、沿河公园“同心绿韵”苗圃场,种植行道树,实施农田林网改造、坡坎崖绿化、场镇河道景观整治,辖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向好。

  今后五年

  绘蓝图 明方向 加油干

  历史的画笔为过去五年的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如今,河边镇又站在了新时代的关口。

  河边镇党委书记余利华表示,今后五年,河边镇将积极对接产教融合生态区(大学城西区)、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等专项规划,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载体,加快产业集聚,加速交通互联,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绿色河边、水韵河边、田园河边。

  未来五年,河边镇将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打造高产、高效、高价的农业“块状经济”;以“桃李蹊·山茶花小镇”农业综合体项目为平台,发展“农文旅、产加销”新业态;深入推进“三变”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场镇整体风貌,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河边。

  同时,该镇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通过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行“林长制”、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强场镇屋顶绿化、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广泛开展生态宣传和科普活动等,使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得以处处显现。

  在完善共建共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该镇将以党建为引领,打通服务群众“神经末梢”;牢固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升辖区生产、食品、环保安全等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工作格局。

  对标群众期盼,该镇还将在改善民生上精准发力。一方面,持续构建牢固的民生保障体系,兜牢民生底线,一方面,加强公共卫生基础建设,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最大限度便民利企。同时,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扎实推进“文昌宫书法”传承,擦亮河边书法“金字招牌”,不断推动全镇文化持续向好发展。

  征途漫漫,最是实干显“初心”。河边镇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努力为璧山“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朱大亮 文/图)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