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走基层】璧山土陶艺人刘安理 “把现有的工艺传承下去,让土陶艺术走得更远”
2021-11-12
来源:


刘安理制作陶罐

  远山如黛,山林青青。在大路街道大沟村4组,一栋两层小竹楼掩映在丛林中,屋外错落有致堆放的陶瓷罐格外显眼。在这里,璧山陶艺人刘安理一直追逐着自己的艺术梦想。

  11月9日,记者走进陶瓷世家刘安理的世界,感受他的工匠情怀。

  传承五代制陶手艺

  初见刘安理,他正专注地拿着一坨白泥拉坯,随着转盘匀速旋转,一个圆润的碗盏很快成形。

  “我们刘家是土陶世家,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了。”今年53岁的刘安理从小就在父亲身边“玩”泥巴,15岁时正式向父亲学习制陶技艺,不起眼的泥土成了他手中的“宝贝”。

  “一件完整的陶瓷作品大致分为选土、揉泥、拉坯成型、晾干、上釉、烧制等步骤。”刘安理手握一个刚制作好的花瓶向记者介绍,刘氏手工制作土陶技艺已有150余年的历史,最主要的特点是窑泥和烧制,上世纪80年代的老泥保存到现在还在使用。

  刘安理告诉记者,土陶制作需选用专用耐火泥,多次研磨再经手工揉泥等一系列工序,这样制成的器皿不带任何化学成分,且对人体有益。拉坯成型这一环节最复杂,手感尤为重要,直接影响成品土陶的质量、厚薄、形状等。

  “烧窑最讲究温度,火候的掌握是家传秘籍。”刘安理说,需要特殊的辅助材料和技术才能让烧制的成品不漏气,适合装泡菜和酒,最关键的是不会变味。

  让土陶艺术走得更远

  自刘安理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便始终践行着“一人一窑,相守一辈子”的誓言,将制作土陶做成了他的终身事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刘氏土陶已不仅限于装泡菜和酒。刘安理在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同时,也学着制作各式茶壶、花瓶等陶瓷艺术品。

  今年9月,刘氏土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评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真正热爱土陶的人,才能坚守这份古老的技艺,真正将之传承下去。”说这话时,刘安理眼中闪现着自豪,他的儿子刘尚东如今也将土陶手艺传承了下来。

  “这项技艺代表了璧山的文化底蕴,我一定会继续秉承这份匠心,将土陶技艺传承、发扬,让更多的人看到它独特的文化魅力。”刘尚东坚定地说。

  “把现有的工艺传承下去,让陶瓷艺术走得更远。”谈到未来,刘安理计划明年开设陶艺体验中心,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体验了解土陶文化,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记者 何燕雯 见习记者 薛雅心 文/图)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