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美的小区环境


改造后的小区停车场
记者 曾清龙 文/图
老旧小区是一座城市独特的符号,它既见证着城市成长的轨迹,又难掩风雨洗礼后的瑕疵。设施不齐全、功能不完善、环境不整洁……这一系列问题让居住在这里的居民颇有“失落感”。
天湖花园是璧山较早建成的住宅小区,该小区于2005年投入使用,小区占地面积94.2亩,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共23栋居民楼67个单元,居民868户,常住人口2600余人。作为璧山较早建成的园林式小区,天湖花园曾经颇有“名气”。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小区内部分业主拖欠费用和相关主体的不作为,多年来矛盾交织、问题突出。花草树木常年失修,过多过密,造成低层住户家里阴暗潮湿,蛇虫鼠蚁盘踞;消防管网破损严重,消防栓长期无水,应急通道不畅通,火灾隐患突出;小区停车位少,车辆乱停乱放,肆意破坏公共绿化;小区建设时偷工减料,污水管网未接入化粪池,个别楼底污水渗漏,小区环境污染严重…………建成16年,天湖花园从园林式小区一步步变成“问题”小区,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累积成了大雪球,多达400户居民拒缴物业费。最终,物业公司黯然离场。
为了解决老旧小区建筑物和配套设施破损老化、市政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近年来,璧山区将老旧小区改造纳为重点民生实事之一,天湖花园则成为首批试点小区。
改造方法是八个字——“党建引领、小区治理”。
修整园林绿化、安装门禁系统、更换路灯设施、改造排水管网……一项项务实举措在天湖花园小区快速推开,让这个在城市变迁中失去光彩的小区“脱胎换骨”,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也让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感受到“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小区
如今,城市居民小区逐渐成为承载城市治理的重要基础单元,但在这里,党的组织覆盖显得滞后。一方面,辖区在职党员们都分散居住在各个小区,下班后大多在居住小区“潜水”“隐身”。另一方面,小区没有建立党支部,党员缺乏发挥作用的平台。这就迫切需要强化党对小区治理的领导,推动党的领导向小区延伸,将党组织下沉到小区,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功能,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19年1月,我区正式启动“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试点工作。天湖花园小区作为首批试点小区,成立了小区党支部,选举产生了业委会并实体化运行,开始实施小区自治。
在天湖花园小区2600余名居民中,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就有226人,这些党员是党在小区居民中最直接的“代言人”,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小区延伸的直接践行者,理应在小区的各个领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把党的组织和宣传阵地延伸到小区、楼栋,发挥小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党对小区治理的领导。
为了让业委会真正发挥作用,我区还探索赋予业委会法人资格,发挥小区党支部组织动员能力强的优势,让党支部引领业委会的组建和运行,推动业委会在小区自治中发挥积极作用。
2019年4月,天湖花园小区规范选举出业委会成员,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实行一肩挑,7名党支部委员在业委会交叉任职,设2名分管副主任,4个职能工作组,支部委员划片对接多个楼栋,方便上传下达和群众意见建议收集。每月召开业委会例会,各党小组长、楼栋长、职能工作组、分管副主任逐级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形成会议议题,由党支部、业委会成员共同研究决策,将工作事项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落实。
2019年6月,小区业委会在全区率先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取得了法人身份,开通了对公账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实体化运行和居民自治。
党员回到小区发挥作用
有清醒的认识才有明确的方向,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运用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挥小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支部与小区深度融合,有效协调各方关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城市和谐。
我区建立在职党员回小区报到制度,要求在职党员率先在小区亮身份、作承诺、有行动,年终将党员发挥作用情况作为考核评优、晋职晋级、提拔重用的重要参考,纳入党员所在单位基层党建年度考核内容。
如此一来,天湖花园小区的226名在职党员主动下沉参与小区治理。
党员居民毛泽刚在区住房城乡建委工作,按照“在职党员回小区报到制度”,他主动向小区党支部报到,与小区200多名党员一起,挨家入户收集居民们的意见需求。
“我们对23栋楼的居民都进行了入户走访,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了梳理,形成了小区改造清单,然后提交政府进行决策。”毛泽刚说,“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党组织架构,让居民们的诉求不仅有人管,还一管到底。
2019年初,小区党支部接手小区前期管理时,小区欠费业主有188户。在党支部和业委会的带领下,各楼栋党小组长、楼栋长、单元长和结对党员共同发力,累计协调处理各类拖欠物业费问题200余起,催收欠费36.8万元,物业费缴存率提高到93.6%,为小区自主改造提供了经费来源,也有效保障了小区公共服务开支。在公共服务开支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小区依然延续0.59元/平方米的物业费标准,不仅提升了物业服务品质,还在2020、2021连续两年春节,从结余物业费中抽取资金,给完清了物业费的业主家庭发放春节感恩回馈大礼包,入户慰问独居老人、困难群众、退休老党员,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肯定。
把小区治理办成惠民实事
小区改造前,这里只有一个人行便道,树丛下面全是大家倾倒的杂物和装修垃圾,救护车无法到达,楼梯通道还被占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利用空地打造了小区停车场,更是打通了9至19栋的应急环道,保障了小区消防通道的畅通,对整体道路实施了平场整治和硬化,总体增加了近百个停车位。
小区改造后,进一步对小区停车位进行了拓展和规范,将原有的180个公共车位增加到380余个,加上临时停靠路段,小区目前总共能够容纳420余台车辆同时停靠,解决了日常停车难、停车不规范等问题。
高楼层出行难、低楼层不愿安,电梯加装的矛盾如何协调?“2017年就有部分楼栋提出安装电梯,高层住户积极响应,因为可以明显改善他们的出行环境。但低层部分住户却反对,认为电梯安装位置占用公共绿地、遮挡采光。”党支部委员、业委会委员,同时也是楼栋长的沈华表示,如何让高层住户“受益”,又不让低层住户“烦心”,成为小区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此,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成员主动出击,扛起治理责任,支部委员、党小组长、楼栋长、业委会委员等多次到居民家中交心谈心、悉心引导高低层住户换位思考,耐心细致地调解因电梯安装产生的矛盾纠纷,力促邻里之间化解心结。
在党支部和业委会引领下,了解到群众的这一急迫需求,先后多次召集意愿比较强烈的业主开会做工作,还专门组织业主到渝北考察学习。2019年7月,随着10栋四单元电梯的开建,小区各楼栋纷纷开始增设电梯。
解决了高低层住户之间的矛盾纠纷,通过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各楼栋党小组长、楼栋长和广大党员的积极协调和反复做工作,天湖花园小区成功处理了40余部电梯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截至目前,天湖花园小区67个单元中,除12个单元因地理位置和房屋结构设计的特殊性无法加装电梯外,其余55个单元已加装电梯52台,解决了居民上下楼和应急救护不便的问题。有十余户曾经搬出去的居民选择了回迁,数十户选择了重新装修,每天都有来询问是否有二手房卖出的群众。曾经每平方米不到4000元还嫌贵的行情,短短两年多时间,陡增到目前的每平方米7500多元,从市场层面见证了小区的升级蝶变。
过去,物业费用收支不公开、共有资源收益不分配、大修基金违规使用的现象在小区时有发生。业委会成立后,在党支部引领下,自主经营广告位、停车位等小区公共设施,并将共有收益用于改善小区公共设施、提高物业服务质量、返还抵减物管费等,不但增强了业委会的凝聚力,也激发了小区居民自治热情。天湖花园小区业委会实体运行一年来,结余物管费、公共收益等资金30余万元。
将居民满意作为检验标准
“小区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环境自然干净多了。”“自从有了视频监控,居住在这里更有安全感。”“地下管网疏通了,小区污水不再横流。”......谈到小区的变化,居民们纷纷点赞。
不仅如此,小区还增添了不少绿植苗木,各种花草遍布小区,让人赏心悦目。
小区旧貌换新颜,400余户居民也主动补上了欠缴的物业费。
天湖花园小区居民张德容告诉记者:“这里变化太大了,住起非常幸福。”她甚至写了一首诗:天湖的春天来了,她微笑着,走进868户邻里的心里……
天湖花园小区居民陈元洪也觉得:“别人来我家里来,都说你们小区现在改造得好安逸。”
2021年以来,在小区党支部的牵头组织下,小区宣传组将党支部和业委会组织开展的重要活动、推进的重点工作形成工作简报,第一时间向街道、社区、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投送,目前已编发12期。小区也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同时坚持党务、财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开党员志愿者参与活动情况、每半年公开财务收支情况,接受居民群众的监督。支部干得好不好、党员作用发挥得好不好,都由居民说了算。
天湖花园旧貌换新颜,正是因为小区有了“支点”,在党组织带领下,居民同心共建美好家园。这一蝶变的背后,是初心如磐的为民情怀,切实把党建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每个角落,让居民的“急难愁盼”在家门口解决,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