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来凤街道: 多面聚合力 谱写美丽乡村新图景
2021-08-20
来源:


打靶河流域预计今年9月底全面完成示范工程建设


游客在憩园山居游览


来凤街道实行“一村一产业一风景”,图为来凤村一景(资料图片)


党员干部与群众共扫道路垃圾

  有凤来仪,谓之来凤。来凤是璧山最响亮的文化名片之一,何氏百岁坊、翰林山庄、大佛寺、古梁桥、东汉墓群、宋代石室墓、明清摩崖石刻、中华平民教育会旧址、勉仁中学旧址,梁漱溟、熊十力旧居等古迹众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凤鱼”也发源于此。

  在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文化基因加持下,来凤街道立足各村(社区)的区位、人文、生态等优势,以“城市人向往、农村人留恋”为目标,因村而异、因地制宜,做深、做实、做细乡村建设规划,通过“展现文明”“防治污染”“发展产业”“办好实事”等主要路径,打造了一个个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人人向往的美丽乡村范本。

  乡风治理吹来文明民风

  8月18日,骤雨初歇,在来凤街道登凤村巴渝新居的院落里,村民万冬菊正在清理院子里被雨打落的树叶、花枝。不一会,万冬菊家的院子就恢复到了原先绿植团簇、干净整洁的样子,“我们现在都会很自觉地维护院落环境,大家还会定期对村里的卫生死角、边缘盲区开展大扫除呢!”万冬菊说。

  这是来凤街道扎实开展乡风治理工作的成果。去年9月,登凤村被确定为区里的“党建引领、乡风治理”示范点,村里便在巴渝新居、白果村院落、帅家院子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乡风治理工作。

  “乡风治理,村民是主体,要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人翁’作用。”登凤村党委书记龙林告诉记者,在推进乡风治理的前期,村里让“党员带头、乡贤发动”,积极引导村民改善院落环境、打造美丽庭院。

  于是家家户户清杂物、腾房间、换新貌,把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 “看着自己生活的环境变美了、变好了,我们心里也高兴。”人居环境提升让村民尝到了甜头,登凤村趁热打铁在公共地段实施了白改黑项目,规划了道路两旁的停车位,推出了共扫乡路、清除卫生死角等志愿活动。一时间,爱护环境卫生成为了村民乐于追逐的“时尚”。

  村民的意识开始转变了,登凤村抓住这个契机把乡风治理工作向纵深推进:建立“乡邻客厅”,让有矛盾的邻居来坐坐,聊着天就把问题解决了;开展好家风微宣讲,让榜样来“打样”发挥模范作用,掀起学习良好家风的热潮;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超市,规范文明积分兑换管理制度,从而规范村民行为,鼓励大家积极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此外,登凤村还引进了专业的社工组织,并联动街道平安办,通过建强组织、完善制度、改善环境、解决问题等系列工作,形成乡风治理联动机制,破除了村内顽固的不文明风气,让整个村子的乡风更美、民风更淳。

  生态治理释放发展潜能

  一河碧水,倒映着周边错落有致的农房,行走在来凤街道来凤村的打靶河边,入眼的不再是往日荒废的鱼塘,而是碧绿的河水和岸边精心打造的绿植。

  打靶河是璧南河的一级支流,位于来凤街道来凤村,河流长约1.06千米。

  在打靶河的右岸,分布有总面积80亩的鱼塘。曾经,这片鱼塘被承包给私人经营,由于长期高密度养鱼,造成了鱼塘水体富营养化、塘中杂草丛生等水体污染问题,而在打靶河的左岸,种植了大片的传统农作物,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同时长期生活在此的农户直接将生活污水排进河道。众多的污染源导致了打靶河水质污染严重。

  为了治理好打靶河的水质,让河流变清流,还村民水清岸绿的美好愿景,2020年初,来凤街道在相关部门的技术支持下,实施了“水生态修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试点工作。“与传统的水污染治理不同,‘水生态修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分为‘水生态涵养区’‘生态修复+生态水产养殖区’‘绿色种植+水田生态湿地区’等,主要是在原位上进行修复,通过晒塘、栽种水生植物、补充微生物等措施,完成从水生动植物到底栖动物到微生物平衡保育的技术实施,以此完成水质改善。”来凤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在打靶河旁边的废弃鱼塘里,工人们已经种上了睡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重构水生态系统,预计在今年9月底可全面完成示范工程建设。届时,打靶河流域构建的6.2万平方米水生态系统,将拥有高度的水体自净能力。“我们街道会把打靶河流域打造成一个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地,推广、复制这种水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技术方法,加上还有以花木观赏区、园林科普体验区、主题摄影区为主的炫彩万木源基地,在乡村旅游这一块,来凤村在未来有无限发展可能。”

  产业振兴赋能集体经济

  壮大村集体经济一直是基层农村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更是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农村富裕富足”的重要举措。在2010年以前,由于村级组织力量薄弱,来凤街道孙河村相对贫穷落后,产业主要以养殖业为主。但养殖业往往伴随着水体环境污染,进行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如何转型?转向何处?孙河村辖区内拥有山林面积1950亩、耕地面积2425亩,这让村两委班子看到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花卉苗木产业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和‘田园都市’的发展定位相符合,所以我们村决定把原本的养殖专业村转型为以种植花卉苗木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村。”据孙河村党委书记周成军介绍,孙河村在街道的编制规划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了花卉苗木产业资金、技术扶持力度,完善种植、销售、服务体系,并且以璧南苗木基地为支撑、知名苗木企业为引领、村合作社为纽带,迅速地推动了花卉苗木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孙河村内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已超2000亩。

  2019年7月,孙河村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先后将林地、耕地、荒废土地、建设用地等共计3000余亩土地资源进行流转,把这些集体经营性资产和可转化经营的闲置非经营性资产清算入股收进合作社,通过走市场化的路子,引进玄黄合德、大圆祥、璧河园林、五洲园林等企业来连片开发。其中,落户孙河村的玄黄合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所租赁的数百亩地里,完全按照养生、观光休闲的要求,布局了水果、养生农产品种植;在园内修建了登山步道、体育锻炼、休闲观光等设施。

  为让项目变红利,逐步带领村民创收,孙河村根据村内实际情况打造了一条利益耦合链,用“村集体+项目+村民”的链接机制,设置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入股分红比例与收益分红比例。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0万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仅土地入股收益便达2000元/人。

  办好实事筑牢群众根基

  4月13日,来凤街道组织开展场镇大扫除活动,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到背街小巷,拿上扫帚、撮箕,与群众一起清扫道路垃圾。

  6月17日,来凤街道驻村干部与登凤村村民面对面交流,近距离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的身边事、关心事、急难事,耐心解答群众疑惑。

  7月12日,安乐村自院坝会上了解到村民稻田缺水,立即抢修管网送水入田,保障农民收成。

  ······

  这一个个场景,是来凤街道为民办实事的缩影。

  为深入贯彻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来凤街道结合实际,建立了“三级院坝会”制度,注重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与党史学习教育一体推进,力求探索一套反应迅速、化解有效的基层治理模式。

  “三级院坝会”制度,即驻村负责人各村(社区)书记、各组组长三个层级,分别牵头开展院坝会,旨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街道重点工作安排、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按照要求,驻村负责人每年至少要到每个村民小组开一次院坝会(其中党工委书记总共每年不少于50场),一年实现全覆盖;各村(社区)书记每半年至少到每个组开一次院坝会,半年实现全覆盖;各组组长每季度至少开一次院坝会。

  “三级院坝会”开展以来,来凤街道13个村(社区)累计召开了88场次院坝会,现场解答政策咨询200余条,有效调解了民事纠纷30余起,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00多条,其中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道路修缮、危房整治、土地承包等问题还分级分类建立了台账,下发交办单22个,由党政办专人负责督办,现已反馈解决9个,其余交办事项都在稳步推进中。

  除此之外,涉及来凤街道的1件2021年全区重点民生实事、22项重点民生项目也在按要求有序推进。在来凤街道制定的14项“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已经完成裸土和坡坎崖绿地绿化2500平方米、划定停车位100个,来凤丝厂棚户区改造主体项目已完工,3个社区旧城改造工程进入前期设计阶段。

  来凤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来凤街道将继续聚焦破解“三农”问题,深入推进“三变”改革、“三社”融合,真抓实干缔造美丽家园,努力实现“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记者 王淼 文/图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