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竹村党员走访群众
一面旗帜飘扬,是坐标;无数旗帜招展,是力量。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战斗堡垒。近年来,福禄镇斑竹村切实履行党的建设责任,注重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党员、群众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取得较好成绩。
走进斑竹村,干净整洁的道路,环境优美的农家小院,村民们或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闲聊,或在农家书屋看书,或在健身器材上锻炼……处处彰显出这个村庄的文明和谐与优雅舒适。
近年来,在村党委带领下,斑竹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重庆市首批美丽宜居乡村”等荣誉,并在今年获得“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这是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斑竹村党委始终把党建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不断筑牢组织战斗堡垒。
“我们村党委固定在每月15日召开主题党日活动,积极邀请群众参加学习活动,调动群众参与民主集中制积极性,也能保证村内所有重大事项均经集体讨论研究。”斑竹村党委书记罗亚倩说。
该村党委下设8个支部,每年会新发展1—2名党员,为党组织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年轻人多,思路活,办事效率也提高了。”罗亚倩表示,年轻的党员队伍更能发挥带动作用,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和创先争优意识。
通过发展清水养鱼、水果专业合作社等项目,斑竹村积极壮大村集体经济,2020年村集体收益超过5万元。
同时,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制度,特别对低保、危房改造、困难补贴等涉及群众利益、关注度高的事项及时公开公示,确保一切村务在“阳光下”运行。
这是一条靠谱的群众路线
2012年,斑竹村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发展起优质晚熟柑橘——沃柑。但最初不少村民对改种新品种持怀疑态度。
眼见村民的犹豫,时任村党委书记的吴正祥带头砍掉自家的红橘树,栽上了引进的沃柑幼苗。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吴正祥的带领下,村民们开始陆续改种沃柑,并在2013年成立了水果种植股份合作社。
斑竹村党委以“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鼓励群众大力发展沃柑种植产业,积极打造管护、包装、销售为一体的“链条式”产业发展服务,沃柑种植现已达到2700余亩。
通过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等,去年,该村村民累计增收400余万元,人均收入达15000余元。
同时,为降低村级水厂运营成本,解决群众用水难问题,村党委积极主动向镇党委汇报,率先开展“党建引领、水价治理”工作。
全村23名党员自愿无偿担任水管线路“线长”,定期巡逻,上报问题,通过党员、干部、骨干群众“包片包线包户”;斑竹村还成立了用水户协会,入会率达100%,漏水率降低了15%,实现“水质升、水价降”目标。
这是一扇和谐幸福的新大门
村党委的“两只手”,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抓出了成效,抓好了和谐,抓住了人心。
近年来,斑竹村全力打造“福文化”阵地,评选党员先进户、党员示范户等,在党员中树典型,在全村积极营造“我是党员我光荣”氛围,引导形成“群众向党员看齐,党员向先进看齐”的比学赶超氛围。
“身边的榜样最具说服力。”罗亚倩说,该村通过设置“乡贤榜”,建立“评乡贤、学乡贤、用乡贤”的长效机制,展现乡村榜样之美。
2013年,划船湾院落成立院委会,明确院长、院务委员,制订院规民约,示范推进村民自治。通过建设休闲广场、农家书屋等,让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空闲时间可以去院委会看书下棋,找老姐妹们跳坝坝舞锻炼身体,生活过得很安逸。”村民王兴平说起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此外,通过党建引领村民自治,斑竹村辖区内连续5年无治安、刑事案件发生,历年信访维稳、平安建设等各项工作均为全区标杆。
(记者 何燕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