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淑华打扫院坝
平坦整洁的乡间小路、色泽艳丽的三角梅、粉刷一新的墙面、智能化的太阳能路灯……7月15日,记者走进河边镇盐井河村近屋基院子,一幅美丽的乡村新画卷在眼前铺陈开来,展现出超高的“颜值”和独有的“气质”。
唰唰唰……刚一踏进院坝广场,只听见扫帚与地面摩擦发出沙沙声响。抬眼望去,71岁的刘淑华一遍又一遍清扫地面上的垃圾,认真而细致。听见记者的夸赞,刘淑华笑着说:“院子好不容易变得这么漂亮,可得好好保持清洁卫生。”
刘淑华介绍,自己清扫的这片广场,在以前,还只是一片竹林和土地。“里面不仅蚊蝇乱飞、荒草连连、垃圾遍坡,还存在私搭乱建现象,别提有多影响心情了。”谈起从前的景象,刘淑华连连摆手。
改变源自去年10月,为彻底改变村居形象,提升百姓生活品质,河边镇将盐井河村近屋基院子纳入人居环境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
“工作开展之初,部分群众不了解具体情况,当时还有一些抵触。”刘淑华说,为打消群众疑虑,争取群众支持,镇、村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召开动员会、挨家入户上门宣传、现场协调解决问题等,多次对村民进行宣传引导。
通过将政策讲明白,益处说透彻后,大家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不光是我,院子里的其他人也纷纷主动参与进来,他们有的拆除自家房前屋后私搭乱建建筑,有的圈养好四处乱跑的鸡鸭等家禽,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范祥素坦言。
砍去影响美观的竹子、平整场地、硬化院坝;拆除原建筑砌砖贴面、院坝外墙,新建特色花池树池,栽种花草植物……在干群合力之下,人居环境示范点焕然一新。
“原来要过马路到对面的广场跳广场舞,现在家门口有了广场,连隔壁院子的群众都被吸引到这里来。”“土路变水泥路,旁边还多了一个停车场,以后有亲戚朋友来家里玩,再也不用担心没地方停车了。”……看着曾经的“脏乱差”华丽转身为如今的“洁净美”,院子里的农户万分欣喜,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美丽院落是美丽乡村的细胞,也是推进生态宜居建设的需要。”河边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继续对此处人居环境示范点进行完善,通过在院落入口处设置标识标牌、整治池塘景观、增设文化宣传牌、新增户外健身器材、建立健全管护制度等,达到美化、亮化、硬化、文化、便利化、长效化等要求,从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便利生产生活。
(记者 朱大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