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检察院走进正则中学开展校园欺凌法制讲座
“当时觉得自己身边什么都是灰色的,这个世界和我没什么关系……”4月14日,回想起初中时的那段经历,现在正在重庆医科大学读大一的张萌(化名)仍心有余悸。
近年来,在我们身边,不少正处于花样年华、本应快乐无忧的青少年,被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困扰、折磨。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未成年人因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自残、厌学、盗窃、性侵等行为频发,且愈加低龄化,这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也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影响。
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
与记者进行电话交流的张萌,精神放松、思维活跃,言语间能感觉到这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小姑娘。
很难想象,几年前的张萌曾深陷抑郁的深渊。“总感觉自己是多余的,生活没什么意思。”因父母离婚,张萌与父亲一起生活,新的家庭环境让她变得内向,导致成绩下滑,产生厌学情绪。经检查,张萌确诊为中重度抑郁症,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现在她的病情已经稳定。
而张萌的经历并非个例。
“学校开设了心理课程,几乎每天都有孩子来找老师做心理咨询。”璧山中学心理教师曹孟莹说,她任教以来所接触到的案例中,有女孩子因在校早恋,与男生吵架后自残的;有因人际交往能力偏弱,缺少亲情和朋友抑郁的;有因学习压力过大,找不到人倾诉,患躁郁症的……多数孩子都能通过心理老师的治疗后排解压力,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极个别孩子则需要看心理医生并服药来慢慢治愈。
记者走访区检察院了解到,目前,我区青少年犯罪主要原因是亲子关系恶劣、亲情淡薄、孩子缺少家长管教或管教不得当所造成,也有因从网络上浏览了不健康的内容引发的犯罪。
“有一个发生在5年前的案例,16岁的张某在路边猥亵一名小学生未遂,第二天又对一名妇女实施了猥亵,被判刑四年多,出狱仅一周,酒后打伤一名女孩,强奸未遂,再次被判处一年四个月的刑期。”区检察院检察二部未检组副主任张瀚尹介绍道,这就是典型的激情犯罪,一般作案者都无法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青少年心理问题来自哪里
是什么遮蔽了孩子们内心的阳光?
曹孟莹认为,亲子关系在其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家庭教育不当造成亲子关系紧张,会引起巨大的心理危机。事实上,很多孩子因为青春期没有得到家庭、老师、同学的关爱关注,不会正确宣泄自己情绪,才会采用极端的方式来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肯定。
在很多家长眼里,成绩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一旦出现成绩滑坡,家长的施压和自身“我不行”的心理暗示下,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有限,便会因压力过大形成心理障碍,渐渐被抑郁情绪困扰,从而采取过激行为。
由于很多家长和青少年对心理咨询不了解,认为接受心理咨询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心理不正常,于是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和解决问题。
有着多年办案经验的张瀚尹发现,未成年人犯罪与心理缺陷存在一定联系,因为心里缺少温暖,产生过激反应,就会伙同朋友去盗窃、抢劫,给自己和社会造成不良后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部分孩子希望与家长交流,只是家长们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
“只要犯一点小错误,就会批评来批评去的,感觉很不痛快。”璧山中学高一学生李心(化名)说道,我有烦心事就会写在纸上,谁都不说。
调查中,记者还了解到,由于网络的普及,不少孩子沉迷于虚拟世界,不良网络风气挑战着孩子们的自制力,“毒害”着他们的思想。
给孩子少一点质疑多一些鼓励
“要怎样去爱你,才能让你和我好好说上一句话?”相信这是不少家长共同的愿望。
采访中,不少未成年人表示,希望父母不要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少一点质疑,多一些支持和陪伴。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坚持‘成人大于成才’的教育观,父母、老师要对孩子付出‘真爱’,许多心理问题和由此引发的家庭社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曹孟莹表示,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早进行专业治疗,千万不要讳疾忌医。要让孩子多交朋友,减少孤独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让孩子有更强的抗挫折能力。
同时,曹孟莹呼吁,全社会都应高度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各个学校也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营造心理教学氛围,通过建立家长学校,让家长和心理老师相互沟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目前,璧山中学开设了心理健康课,每年5月会举办为期一周的“心理健康节”,鼓励全校学生参与。此外,每天中午和下午休息时间,学校会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有共同心理困扰的学生集中参加团体辅导。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始终坚持‘特殊保护’的刑事司法理念,在法律的限度内从宽处理,给误入歧途的少年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区检察院检察二部未检组主任郑杰炜介绍,区检察院还定期开展“莎姐”进校园活动,为全区中小学学生带去精彩生动的法治宣传教育课,让在校学生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记者 何燕雯 康思嘉 张保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