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泽宇正在雕刻作品
40年的不懈坚守,练就一身精湛的雕刻技艺;上万件雕刻作品,凝聚了大半生的执着追求......在雕刻之路上,今年50多岁的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胡泽宇坚持取材于广袤大地,雕刻大自然的美,上万件作品、多个市级以上比赛奖项,是对他在艺术创作路上苦苦坚守的回报。
回首来路 积沙成塔
出生于大路街道团坝村一个书香之家的胡泽宇,幼年便随父学习书法、绘画艺术和木竹雕刻,爱上了雕刻这门艺术。后来他先后借鉴了苏派、海派等不同玉雕流派的技能特色,学习了玉雕大家处理玉精料的方式方法,自创了“园玄雕灵性技法”,结合力学原理进行玉雕创作设计,开创了玉雕创作新天地。
“我的老师柯愈勄对我的雕刻人生影响至深。” 柯愈勄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雕刻造诣极高。老师曾教导他,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要擅长在生活中发现美、探索美,熟悉创作原型,再寻找契合的生活素材。
胡泽宇说,他决心把老师传授的创作精神发扬下去。他常常深入乡村院落、深山古林、少数民族村落体验生活,感受当地的民风民俗和文化特色。同时,为了让作品能展现动物的灵性,他还经常去山谷野岭、田间地头寻觅各类昆虫的身影,追踪生息环境,结合内心感悟,刻画最美生命。
胡泽宇的工作台上有几十件各种各样的雕刻工具,光是刻刀都有20多件,这些刻刀都是他根据雕刻需要自制的。醉心创作几十年,他的雕刻作品写实造型完整、刀法成熟、雕工细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题材文雅、立意深远、奔放中见细腻、写实中有韵味的艺术风格,于2015年被授予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
立意深刻 技艺精湛
3月15日,记者走进古色生香的秀湖国际非遗手艺特色小镇,在胡泽宇的雕刻工作室,看到了各种雕刻工艺品,微雕、玉雕、竹雕、木雕,一件件精致的工艺品陈列在玻璃柜中、木架上,除了赏心悦目之外,更令人感叹雕刻技艺的鬼斧神工。
最吸引眼球的便是他用黄玉雕刻的《嬉子的梦乡》。胡泽宇告诉记者,这个作品展现的是蜘蛛为了建造自己的梦乡,努力织网,“蜘”难而上的精神,从设计到最终雕刻完成整整用了两年时间。“立意要深刻,刀法要精准”,这是胡泽宇雕刻的十字口诀。仔细端详那细如游丝的蜘蛛网,很难想象这是一块完整的黄玉雕刻而成的,没有精湛的雕刻技艺,稍不留神,就会丝断玉毁。
“没有意义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创作,体现不了它本身的价值。”摆设在木架上的竹雕作品《千丝·梦回古城》就将璧山来凤古驿的吊脚楼与秀湖公园的天子桥融为一体,再运用微雕技艺,将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靠墙摆设的玻璃柜里,记者发现一个白底的盒子里,装着一粒容易被忽略的小沙子,用放大镜一看,竟是一只翘首爬行的小乌龟。微雕一直是胡泽宇最引以为傲的技艺,10岁那年,跟着父亲初学雕刻的胡泽宇,用随地取材的猪毛刻了一只苍蝇,从此便再也没有放下过刻刀。
“雕刻技术需要极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喜欢微雕,除了痴迷于这种高超技艺带来的满足感,也想表达在我们忽略的细小世界中,还有极其丰富的世间百态。”
“如今,热爱雕刻并能沉下心来刻一件作品的人越来越少了。”作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胡泽宇,对传统技艺的传承隐隐有些担忧,目前他已经收了两个徒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雕刻文化的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记者 李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