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区级非遗“丹凤白酒”:手工酿造的纯粮食酒
2021-02-22
来源:

旷太祥正在手工酿制白酒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不仅是宴席上接待贵宾的佳酿,也是诗人抒发壮志未酬、离愁别绪的心理寄托。

  但是,一定要好酒才能催生更深刻的情感,让人品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滋味。在我区大兴镇丹凤,70岁的旷太祥一直坚持用传统工艺酿酒,滴滴琼浆既是沽酒之人的杯中饮,也是酿造之人的心血积累,历经数十载,他酿造的丹凤白酒已成为我区非遗。

酿酒相伴的人生

  “老板,给我打两斤白酒,要地窖下头的陈酿哦。” 一家小门面摆着几个坛坛罐罐,不仔细看,没人知道这里是卖酒的,但是缓缓飘出的浓郁酒香,却是遮挡不住的。店里陆续有人来买酒,旷太祥熟练地装瓶封盖,随手两匙就刚好是顾客想要的量。

  旷太祥与酒结缘已经55年。15岁时,因为家庭贫困,他到国营酒厂(现丹凤白酒厂前身)当学徒。为了能多赚钱补贴家用,他勤奋好学,什么活都干,最后学得一身酿酒本领。

  1993年,国营酒厂停止经营,旷太祥就把酒厂接过来自己做,这一做,就是30年。每天4点,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时,旷太祥就已经在作坊开始忙碌了,从高粱变成白酒,主要经过“发泡、蒸煮、配糟、发酵、蒸酒”5个步骤,需要耗时8天才能完成一趟丹凤白酒的制作之旅。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自己选料、酿酒。他说,配糟是酿酒过程中最难最关键的步骤,只有他自己才能掌握好酒曲配比和温度把控。

  当记者好奇想看看发酵池的糟醅是什么情况时,旷太祥掀开密封在发酵池上的薄膜,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旷太祥说,必须发酵得好,才会香味扑鼻,不然就会有一股酸味。

做诚信的手工酿酒人

  因为人力有限,他一天最多只能酿700斤。他说,他不想用机械代替手工,因为所有环节只有自己亲自把控,才能保证酿制的酒口感醇香,回味绵长。

  随着物价上涨,有些顾客嫌酒价偏高,旷太祥就把没卖完的酒都窖藏起来,现在他已经有80吨左右的窖酒了。

  “我的白酒从来不添加任何乱七八糟的添加剂,我必须对得起那些长期来买酒的人。因为他们,我的酿酒厂才能一直活下来,才能养活一家老小。”即使价格上涨不被一些人理解,但旷太祥依然一直坚守着自己手工酿制纯粮食酒的做法。

  13年前,旷太祥的儿子因意外去世,留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孙子,第二年儿媳又改嫁,养育两个孙子的责任就落在了他和妻子肩上,“幸好有一门手艺,一家人才不至于吃不起饭。”

  所以,他很珍惜顾客对自己的信任。也正因为他一如既往的坚守,“丹凤白酒”的酿造工艺在2017年被区里评为了区级非遗,这让他更加增添了传承老手艺的信心。

  现在他的大孙子已经15岁了,平日里经常帮旷太祥打下手,他决定将酿酒的手艺传给孙子,“一来他有门手艺傍身,以后也不至于饿肚子;二来我也年纪大了,有一天干不动了,这门手艺也不至于失传。”

  (记者 李勤 文/图)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