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永荣在蔬菜地里栽种莴笋幼苗
12月8日,记者来到大路街道郭家村8组一片小山坡上,只见一垄垄菜地绿意盎然长势喜人,村民范永荣正忙着将一株株莴笋苗栽种在新翻的地里,动作十分麻利。
范永荣望着眼前绿油油的菜地,笑盈盈地对记者说,趁着今天天气好,我得赶紧把新一茬蔬菜栽种下去,过一两个月又可以采摘上市了。
以前,范永荣可没有这样爽朗的笑容。今年64岁的范永荣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无一技之长的他平时靠务农维持家庭开支。因其父亲长期患病瘫痪在床不能自理,再加上养女上学,一家老小不仅生活困难,还欠下不少外债。
2014年,范永荣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系列扶贫好政策不仅让其女儿上学有了保障,也让全家人的生活有了改观。
“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有手有脚,怎么能坐享其成,等着别人给呢?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钱用着才最踏实最硬气。”帮扶人员上门走访时,范永荣道出了内心的想法。
经过实地走访调研,范永荣的帮扶责任人为其量身定做了帮扶措施,即发展种植业。在帮扶干部的四处奔走下,2015年为范永荣争取到3亩多地的大棚设施项目,并帮助其搭建了5个蔬菜钢架大棚,修建了300多米的生产便道,挖通了200米的生产沟渠,为他发展种植业奠定了基础。
一切准备就绪,很快,范永荣在地里种下2亩蔬菜和6亩庄稼。花菜、儿菜、白菜、莴笋……一年四季,各类蔬菜种了一茬又一茬,从未间断。
“他在我们村是出了名的勤快人,经常路过都看到他在地里忙,时常天不亮就挑着蔬菜到接龙场上去卖。”街坊四邻说,现在的范永荣充满了精气神。
为让蔬菜能有更好的收成,每到蔬菜播种季节,帮扶干部都会请来专业技术人员上门给范永荣讲解蔬菜种植技术。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范永荣的种植技术越来越过硬,蔬菜也种得越来越好。“第一批收获的蔬菜拿到农贸市场去卖,就卖了220元,我心里好高兴!”尝到甜头的范永荣欣喜不已。
滴滴汗水,换来的是丰收的果实。2015年,范永荣家庭年纯收入达到了6万元,不仅实现了增收,还清了外债,还光荣地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生活的逐步改善,更让范永荣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他盘算着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多为家里增加一些收入。
正当他缺资金时,帮扶人员为他在银行申请到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2018年12月,范永荣进一步扩大了种养业规模。不仅将蔬菜发展到3亩多,还购进几头生猪。
“再喂养个把月,预计今年春节这几头猪就能出栏了,菜地里的莴笋、小白菜、四季豆等蔬菜,估计年产量可达4.5吨,还有水田里的100多只鸭子,也可以陆续销售了。”范永荣笑着说,今年收入达10万元不成问题。
从几年前借10元钱都被多次催还,到如今连片种植蔬菜、庄稼,面积达到20余亩,范永荣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成为大路有名的“种植专业户”,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没想到我家会有今天的好生活,还真应了这个理,不勤快,再好的政策也没用,只有舍得干,舍得拼,才能有好日子。”范永荣说。(记者 朱大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