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管领导干部参加法庭庭审旁听

我区召开“七五”终期验收推进会

丁家街道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活动

大路街道举办以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的文艺汇演
法者,治之端也。2020年是党的十八大和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下一个五年法治政府建设的起步之年。2020年以来,我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高依法治理能力,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公正,让良法善治绘就璧山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注重健全工作机制 强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区司法局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研究落实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重要标尺的措施,规范政府各项工作。同时,依法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六稳”“六保”和脱贫攻坚提供法治保障;推动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抓好关键少数,以责任促落实”。我区全面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切实做到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在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动下,区政府班子成员带头依法行政,5名副区长出庭应诉行政诉讼案件。同时,我区加大法治政府督查力度,将镇街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并作为巡察、督查的重点内容,层层压实依法行政工作责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依法行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区还建立了区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学法制度,把法治素养建设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和区委党校主体班必修课程,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以案四说”警示教育、新提任领导干部法治理论知识考试等,切实提升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
2016年以来,我区共举办6期专题培训班,在39期各类主体班次和相关专题班次中设置法律法规、法治建设等课程进行学习,培训各级党员干部5600余人次;组织区管领导干部和党校培训班学员参加法庭庭审旁听20余场,警示教育3000余人次;有203名新提任领导干部参加法治理论知识考试,合格率达到100%。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依法行政驶入“快车道”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我区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各个方面,以法治引领和护航璧山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政府“提速”。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资料复核、在线核验、数据共享等方式,共取消证明事项21项,公布行政权利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5364项。并拟通过向社会购买第三方服务,完善璧山区行政权利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动态调整机制。今年以来,我区共办理审批服务事项11445件,办结率96%,满意率99%。
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治理效能。宁愿自己多辛苦,不让群众多跑路,通过推行“一窗受理”工作模式、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压缩政务服务时限,我区事项办理流程大幅压缩,群众办事体验不断优化。目前,全区政务服务事项即办件占比43%、承诺时限压缩比提升到79%以上,全程网办占比达到73%以上,梳理“零材料”办理事项143项,“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事项11项。
强化事前事后监管,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一方面,我区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协调推进全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另一方面,建立区级15个部门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将全区56000多户市场主体纳入双随机数据库管理。
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沃土。营商环境一头担着城市发展,一头担着企业未来。近年来,我区围绕帮企业解难题,通过建立“企业吹哨 部门报到”互动机制,推行投资项目审批免费代办制,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等方式,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还给企业吃上“定心丸”,增强了自身发展的信心与底气。
审批事项少了,办事速度快了,政务环境优了,执法效能高了,群众和企业对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持续巩固工作成效,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我区还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出实招。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依法开展疫情防控、用法治力量护航脱贫攻坚……一项项有力举措使得全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核是确保行政机关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的重要措施。我区明确审核范围,建立双重审核机制,厘清各方职责,以区政府或区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或报请区政府批准后以部门名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经起草单位合法性审核机构审核后,再报区司法局审核。2016年以来,我区向市政府和区人大常委会报备行政规范性文件46件。
在开展全区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方面, 2016年以来,根据有关部署,我区开展了涉及“放管服”、军民融合发展、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民法典等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废止区政府规范性文件113件。
合法、科学、民主的重大行政决策将为法治政府建设把关、助力。我区高度重视重大行政决策工作,不断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对重大行政决策的范围、程序、执行与监督作出明确规定,降低决策风险。为此,我区不仅大力推行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还建立了招商引资合同等政府重大决策事项双重审查制度,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时,必须附具承办部门或决策部门法律顾问的审查意见。2016年以来,区政府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481件。
此外,我区还推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公用事业等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明确各部门和镇街在作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时,需广泛听取意见,与利害关系人进行充分沟通,并注重听取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意见。
全面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依法行政,立法是基础,执法是关键,监督则是保障。我区将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为良法善治的重要抓手。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任务。近年来,我区加快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除了整合新组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15个镇街还分别组建了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依法统筹本镇街农林水利、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执法职责。同时,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对全区43家执法单位的960多名执法人员开展通用法律知识、新法律法规等专题培训,并在其着装上加强规范管理。
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通过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不仅实现执法信息公开全透明,做到执法过程留痕可回溯,也确保执法决定合法有效力。今年以来,我区共审核以区政府名义作出的执法文书89份,执法案卷91卷。
同时,为给企业“松绑减负”,我区还积极推行行政执法“零检日行动”,整合多个部门实施综合执法,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的行政执法检查原则上在只在周五进行,有效杜绝“执法扰企”。自开展“零检日行动”以来,我区检查频率均在原检查频率上缩减50%,企业生产效率普遍提高10%以上。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力推动司法监督、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我区正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2016年以来,我区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36件、政协委员提案915件,满意和基本满意达到100%;完成审计计划项目347个,审计查出主要问题金额440.38亿元,其中违规金额63.01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77.37亿元,促进增收节支金额37.15亿元,移送问题或案件线索105件;受理行政复议申请83件,经审查维持行政行为41件,撤销7件,终止24件,驳回6件,未审结5件。2020年上半年,我区行政诉讼案件开庭审理共17件,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15件,出庭率为88.2%;行政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6件,出庭率为35.3%。
构建民生服务法治体系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为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民众拥有良好的法治素养是实现法治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保障。一方面,我区抓好“七五普法”收官工作,对全区各个单位的普法资料进行检查,稳步推进“七五”普法检查验收各项工作。另一方面,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建设行动,并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同时,我区还创新开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积极探索构建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的可行方式和实操路径,构建起小区党支部为引领、业主委员会实体化运行、全体业主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如何更好更快破解?针对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我区先后设立了“驻区法院(法庭)调解室”“驻派出所调解室”“驻区信访办调解室”等,推进 “诉调、警调、访调”有效对接、协同配合、综合调处,构筑起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平台。同时,建立了“复调”对接机制,把符合条件的行政复议案件纳入人民调解范畴。
据统计,2020年以来,全区驻所调解室共受理纠纷2797件,调解成功2797件,成功率达100%,协议金额达1081万元。驻区法院(法庭)调解室共接受法院委托调解468件,调解成功465件,成功率达99.4%,涉及金额达1533.7万元。全区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预防矛盾纠纷118件,受理调解矛盾纠纷4724件,做到了“应调尽调”,调解成功4716件,调解成功率达99.83%。
法治信访,更需要信访行为有序规范。2016年以来,我区坚持领导接访下访制度的同时,大力发展网上信访,引导群众更多通过网络、书信形式反映问题,切实增强依法理性信访的理念。截至2020年8月,全区处理信访件18241件,其中来访4615件,来信1835件,网上信访投诉(含领导信箱)11791件。网上办结率实现100%,满意度评价率达99.8%,网上信访投诉量占信访总量比例达到64.6%。
(本版图片由区司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