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创新育人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璧山职教中心多举措打造新时代职业英才
2021-05-24
来源:


艺术节开幕式现场


学校电子实训楼


学生展示茶艺


旅游专业学生在3D导游实训室上课


学生展示礼仪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社会对技能型人才提出更高、更多元的需求,职业教育如何在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上精准发力?

  近年来,璧山职教中心秉承“让生命绽放异彩”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创新求变的前沿,抓住育人模式、教学质量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新时代职业英才,向社会培育并输送了一大批技能精湛、素养良好的技术技能人才。

  多措并举  特色活动孕育特色文化

  文明礼仪进社区、免费体育健身训练等系列活动;工业机器人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12个专业的学生创作的“红旗献给党”等系列主题作品;围绕我区文明城区创建、“党建引领+”、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开展茗香茶韵党员特色工作室走进社区、学生职业技能体验……

  走进璧山职教中心,类型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轮番上阵,整个校园成为学生个性成长、快乐学习的理想之地。

  一所学校要孕育特色,离不开职业教育的育人实际。璧山职教中心通过让学生设立小目标,开展评选优秀室长、优秀团员、优秀劳动委员等活动,树立学生自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我进校以前做事懒散,通过老师同学的帮助,开始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上个月还评上了‘优秀室长’,以后我要争取多拿几个奖。”该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王林说道。

  去年12月,重庆市首家“心育创新特色校”授牌仪式在璧山职教中心举行,该项目针对中职学生身心发展和职业发展特点,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线上心理测试,专业心理教师通过测试结果分析学生心理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点对点辅导。

  “不少孩子因为学习和就业压力感到焦虑,经过与心理老师沟通,心理问题都得到了明显改善。”该校政工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该校还着力构建“金剑工匠”文化体系,并以此为主线打造理念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搭建起多个社团,每年举办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同时组建心理咨询室和记者站,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崇德强技。

  今年,学校还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不仅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各社区,开展茶艺、心理咨询、插花、礼仪等培训,同时,教师还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在动画课上制作动画《狼牙山五壮士》、在插花课堂上制作《红旗献给党》等作品,让全校师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汲取奋进的力量。

  “154教学模式”  唤醒人才培养改革动能

  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攀升,2019年招生1362人;2020年招生1405人。

  近两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奖项6个、市级奖项120个、区级奖项133个。

  这几组数据生动反映出璧山职教中心人才培养“硕果”。是什么吸引学生竞相报读?学校又是用什么方法培养出越来越多技能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技能人才?

  这还要从学校“154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改革说起。

  自2018年创建市级示范校以来,璧山职教中心通过专家引领、学习借鉴、自主研发等方式,开展了“154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该模式包括能力发展动员、基础能力诊断、能力发展训练、能力发展反思和能力水平鉴定五大模块,不同模块剑指不同学生在学习水平和技能水平上的提升。

  “154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它更像是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不同专业要以该模式为基础,生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

  例如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就在此基础上形成“模块化”教学,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则形成“项目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值得一提的是,在实践“154教学模式”时,该校还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评价模式改革,包括“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等。

  此外,学校通过举办各类教学改革研讨活动,不仅提升了“154教学模式”的示范影响力,也促进各专业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中不断创新、反思、提升。

  为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璧山职教中心还构建起“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编写了数控、旅游、礼仪服务、茶艺等校本教材,进一步充实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库。

  唤醒人才培养改革动能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推进“三教”改革。

  去年11月,成渝双城经济圈教师协同创新职教师资培训在璧山职教中心开班。该培训旨在积极推动我区职教中心协同创新工作,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教师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第一要素。”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邀请专家进校授课,还与璧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对接,进行专项培训,进一步提升老师素质。

  按需定制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人才。”这是璧山职教中心一直以来坚守的育人使命。

  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该校瞄准市场需求,纵深推进产教融合,为璧山和重庆产业升级提供了人才保障。

  近年来,随着璧山旅游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这些人才从哪里来?

  肩挑人才培养重任的璧山职教中心积极搭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合作平台,引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与重庆国安实业有限公司圣荷酒店、重庆天赐温泉有限公司等进行定向合作,并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共培专业师资、共建课程资源等方式,携手深度开展人才培养。

  近三年来,璧山职教中心向重庆宇海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重庆弗迪锂电池有限公司、重庆红宇精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秦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蓝黛科技集团等10余家规上企业累计输送了2500余人,为缓解璧山重点企业用工难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生的专业表现在各单位发挥得如鱼得水,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认可。

  目前,该校已与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现有博瑞汽修班、马立可班、吉利沃尔沃班、鼎冠多媒体班。通过校企合作“按需定制”,解决了企业急需专业人才而自己无条件培养的问题,又解决了学校人才培养把握不准市场需求的难题。

  延伸合作的触角、优化合作的路径,在“按需定制”过程中,璧山职教中心除了采取引企入校、开订单班等方式,还邀请企业技术专家、管理骨干、行业专家等来校授课,参与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和教材开发工作。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学校还选派多名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促进了教师能力水平提升。

  近两年,该校教师在各类竞赛中佳绩频频,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5个、市级奖项44个、区级奖项81个。其中,发动机检修用设备、一种宿舍用多功能桌子等4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目前正在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

  同时,教师之力也撑起了学校创新发展,学校先后成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重庆轨道安检人员培养基地。

  未来, 璧山职教中心将继续围绕“产业链”调整优化专业,做好旅游、数控等王牌专业,同时做好工业机器人、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新兴专业,努力打造适应璧山和重庆经济发展的优质专业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记者 何燕雯 见习记者 杨翕越 文/图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