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河湖水质明显改善 美丽乡村处处是景 我区已建成农村生态湿地5118亩 全年将建1万亩
2020-08-17
来源:

日前,笔者在福禄镇红山村4组看到,一片面积20余亩的生态湿地里栽种着睡莲、水芭蕉、旱伞草等多种水生植物,不仅净化了水质,也成为了一处乡村好风景。

这只是我区通过生态湿地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通过水岸共治,大量建设生态湿地,清澈的水流入河库改善了区域水环境。”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自2019年以来,我区在青杠街道、七塘镇、河边镇等6个镇街开展了农村生态湿地建设试点工作,治理类型分为河道治理型、塘库治理型、沟渠治理型和田块治理型,栽植的水生植物主要有睡莲、水芭蕉、金鱼藻、香蒲、水生美人蕉等10余个品种,当年建成生态湿地600余亩,消纳了2000余亩因种养殖业造成的水体污染。

今年,全区开始大面积实施农村生态湿地建设。据区生态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已完成5118亩农村生态湿地建设,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河库水质提升和农村水环境改善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据了解,当前农村种植大户是我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源头。鉴于其地块相对集中,我区采取在种植基地下游地区修建生态湿地的办法,来消纳和减少氨氮总磷的排放量。

从今年初开始,全区15个镇街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址,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充分利用春耕春播有利时节,着力推进生态湿地建设,以构建可靠的生态保护缓冲区,通过湿地的吸附、分解、消纳功能,达到拦截面源污染和改善水质的作用。

据悉,我区农村生态湿地的选址主要靠近面积10亩以上花卉苗木种植户、5亩及以上蔬菜种植户和30亩及以上的水果种植户。

目前,区生态河长办、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已对全区5118亩、大大小小400多个湿地进行了联合验收,对达到建设标准的生态湿地,区财政按每亩湿地2000元予以补贴。

区生态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区还将在农村河流、水库、菜园、果园周边有序推进湿地建设,预计全年完成湿地建设1万亩。

此外,我区还建立了完善的生态湿地周围及主要河流水质监测系统,实时观测水中氮、磷的含量,即时调整措施,解决水体问题。

通过大量建设生态湿地,全区河湖水质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美丽乡村处处是景。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7月,“三河”流域93个区级监测断面和璧南河48个市级定点监测断面水质普遍提升,首次全面消除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璧南河、梅江河、璧北河水质稳定达地表水Ⅲ类标准。(通讯员 王炯其)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