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璧山,情怀雕刻的精致
2018-06-07
来源:重庆晚报

    我由衷敬佩璧山的建设者。他们以工匠般的精神,琢玉般的意志,用心用情,精雕细刻出了璧山的一石一木,一山一水!


    e6b69e4df77743749a084ba83c139b69.png

陈益

ac4dc4b886724d61a98693a061b1ac73.png

秀湖美景 朱智 摄

我和璧山有一份情缘。

我妻子是璧山人,我姐夫是璧山人,我最要好的几个战友、朋友都是璧山人……然而,真正认识璧山,惊叹璧山,居然在近期。

前不久,我陪重庆市作协荣誉主席黄济人先生一起去璧山一位老朋友家做客。他自豪地带领我们参观了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参观了璧山的仿古建筑,参观了宽阔的人民广场和横贯东西南北的黛山大道,并详细地介绍了璧山巨变的历程和未来发展的思路。当时,我内心受到的冲击,可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

曾几何时,璧山过去的臭水沟,一下子变成了清澈的河流?过去的旧棚房,一下子变成了别致的新洋楼?过去的泥巴路,一下子变成了条条宽敞的大道?璧山这座老城,已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璧山这块土地,有令人瞩目的发展。

作为半个璧山人,我开始关注并研究璧山。

古时为什么叫壁山?据说在唐朝时,因为境内有一座孤山,西北险峻东南稍平而得名。据说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玉”,所以将壁山改成了璧山。我访问多人,璧山什么地方产“白石”?皆不知。显然,即使璧山产玉,也是偶尔发现,并未形成品种和规模档次。改称璧山,应该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其实,曾经的璧山颇似三十几年前的昆山,不通铁路、水路,仅有条破旧颠簸的三级公路。地上没有森林、湖泊,更无大量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地下也无煤炭、石油,更无黄金、美玉等稀有矿产。所不同的是,昆山通过招商引资,成了全国百富县之首!而璧山则通过对生态的保护、培育、开发、融合,做到了雕琢般的精致,故而荣获了“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十八张“国字号”名片,非常难得!

的确,当经济发展取得显赫而辉煌的成果时,蓦然回首,反思良多。于是,保护生态,科学发展,就形成了社会共识。璧山做生态,可能不是最早的,但璧山的生态做出了特色,可谓匠心独具!

一进入璧山,有一条很宽很直的大道,名叫璧青大道。公路两旁的绿化,粗看,似觉一般。细赏,却极不简单。从植物品种来看,高的,有黄葛树,有鱼尾葵、桉树、柏树、雪松、香樟;矮的,有桂花、小叶榕、黄花槐、橡皮树、凤尾竹、九重葛、红枫、月季、蔷薇;超矮的,有含笑、滴水观音、鸡冠花、枫树、铁树、槭树、迎春花、小叶黄杨、一叶兰。等等等等。从植物布局来看,高矮间植适宜,色彩搭配得当。再辅以奇石,异卉,或方,或圆,有序排列;或一丛丛,一簇簇,交错布局。不论你从哪个角度观赏,横看竖看皆是景,皆有趣。达到了春看花,夏观果,秋赏叶,四季变化、俊逸灵动的效果。璧青大道两旁酒店的名字也很吸引人,如湖上大酒店、天赐温泉大酒店、荷香苑等。现在,璧山9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植物总类已达2800种,鸟类达300余种,引得世界各国的植物学家和候鸟专家纷纷前来考察。不能不说,璧山精致的生态环境已取得奇效。

璧山现有秀湖、东岳等各种特色鲜明的公园30余个,是重庆全市各区县当中,公园数最多的。我第二次走进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是一个早晨。刚进去,迎面而来的空气就令我陶醉。公园的空气居然是湿的,吸一口,嘴里感觉是甜的,吞下去,肺里透彻畅润。塘边,各种绿绿的青青的水草叠翠,鱼漫游,蛙轻跳,蜉蝣起舞,蜻蜓点水。一棵棵长在水里的水杉昂扬直立,细细的针叶像梳子,两只翠鸟尽情地在水杉枝头追逐。坡地里青草如织,月季怒放,曼陀罗花鹅黄色的铃当一串串微微颤动,仿佛奏响曼妙的晨曲。公园里,跑步的,打拳的,舞剑的,做操的,散步的,练功的,绘画的,都专心致志,凝神静气。人们都在尽情地享受着这美好的空气,这难得的宁静。

璧山的公园都不大,小巧,别致,清秀。就像一处处山青水绿的农庄,一片片繁花似锦的田园。多走些地方,你就会发现,璧山处处像公园。绿树成荫、花开四季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像公园;临河修建的各类新颖小区像公园;湖畔屹立的各式建筑群落也像公园;还有昆虫博物馆、青龙湖水库等等,它们本身就是园林般的场所!真是无处不公园,无处不精致!

难怪庄奴先生要情不自禁地为璧山写下“小而美”三个大字!因为,璧山本身就是一座公园般的城市!

我由衷敬佩璧山的决策者。当初,他们把500多家污染企业关闭或迁移,这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而如今,璧山依然成为投资开发的一片热土!

我由衷敬佩璧山的建设者。他们以工匠般的精神,琢玉般的意志,用心用情,精雕细刻出了璧山的一石一木,一山一水!

璧山虽无名山,但因为有了璧山人的情怀倾注,才使得璧山这座小城变得无比厚重!璧山虽无美玉,但因为有了无数建设者们的奇思妙想和辛勤劳动,才使得璧山这片沃土一年四季春光无限!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二届重庆晚报文学奖获得者)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11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