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千年璧山,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优势更多地是体现在文字、史书里。如何让文化从故纸堆里走出来、“活”起来,让文化丰富百姓生活、滋养城市内涵?璧山通过公园里的城墙、浮雕、胶片上的记忆,带我们穿越时空,将千年璧山历史文化再现世人面前。
【正文】在秀湖汽车露营公园,一段段沿湖古城墙上,有大圆祥博物馆捐赠的汉砖、清代道光年间佛荫寺原址的青砖、清代光绪年间启圣祠原址的青砖等,这些历史文物植入沿湖古城墙中,加上在修建时故意做旧,形成“断墙残垣”景观,让其见证着璧山历史的变迁与辉煌。
【正文】据了解,宋之前璧山城墙多由土筑,时建时废。明成化年间大量改土墙为石墙,城墙形制格局基本稳定。静默数百年,清代数次修葺。而从明朝张本筑城到近代抗击土匪,高墙壁垒的璧山城垣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文】群众肩挑背扛物资支援抗战,街景一派繁荣安定,军人在街头休闲踱步……秀湖汽车露营公园的“老城记忆”,城墙浮雕与黑白老照片相互点缀,传统街巷人文脉络渐渐清晰。
【正文】墙上的老照片来自于美国国家档案馆。1944年,美国杂志《展望》以7页的篇幅刊登当时璧山县人民生活情形的15幅照片。璧山通过多次交流沟通,将150张老照片从美国带回“家”。这些老照片反映了璧山抗战期间军事、教育、街头景象、重大事件、群众生活等方方面面。
【正文】漫步秀湖汽车露营公园,那些曾经与璧山血脉相连,闪耀于历史星空的文化名人印记随处可见。
【正文】要领略璧山悠久历史文化,璧山八景浮雕和地雕群不可忽略。璧山八景浮雕位于公园天子桥旁,根据八幅反映璧山清代景象的图画雕刻而成,画卷栩栩如生。地雕群位于隐帝流光坊后方,展现了唐、宋、元、明时期,璧山儒士名流的生平业绩。
【正文】在秀湖公园,细品由地雕群、璧山八景浮雕、壁画墙组成的浮雕群,可以深深感受到璧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正文】觉院夜雨、东林晓钟、圣灯普照、茅莱仙境、凉伞云遮、金剑晴雪、虎峰马迹、石泉凝脂,这些让历代文人骚客为之陶醉的璧山古八景,借以璧山八景图,彰显璧山山川之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