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水是生命之源,文明兴衰之根。在璧山,抬头便是湛蓝的天空,低头可见清澈的河水、盛开的花朵……,还有不时映入眼帘的河塘、生态水系,走在其中,仿佛置身于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水相依的美丽画卷,让人有一种身处江南水乡的感觉。近年来,璧山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建设“一河六湖十八湿地”,实现了“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璧山没有大江大河过境,年平均降雨量也仅为1101毫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559立方米,是重庆的1/3,全国的1/4。为此,我区付出更多努力,对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节约、水监管等诸多问题进行一一破解。
【正文】对于解决水安全问题,我区新建成三江中型水库1座,扩建盐井河小型水库为中型水库1座,扩建柯家桥、莲花等小型水库2座,新建东岳、大岚、三角滩等小型水库10座,整治扩容山坪塘2800口,新增蓄水能力近5000万立方米。同时,实施长江提水璧山供区工程,建成后,每天可以向璧山调引长江水17万立方米;实施千秋堰水库-盐井河水库-同心水库连通工程、璧北河-璧南河水系连通工程、大学城-璧山调水工程,确保城区水源的可调可控。此外,全面开展了15个城镇水厂的优化升级改造和农村集中式饮水工程建设,让所有城乡居民都能用上自来水。
【正文】对于解决水生态问题,我区坚持库塘、河岸建设到哪里,水域绿化配套就到哪里。在璧南河观音塘下游河道两岸30米内一律实行绿化美化。在各大公园构建环水步道,让百姓能近水亲水,在河道以及湖库中大力发展水生植物,实施水生态涵养工程,净化水质。
【正文】对于解决水节约问题,我区大力实施中水回用工程,城区已建成全市最大规模的中水回用工程,日处理能力达2万吨;实施居民供水“一户一表”改造4.2万户,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市居民家庭推广了感应节水龙头等器具,倡导全民节水。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基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完成了璧南河大灌区、大沟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田灌溉水系数提升至0.4928。
【正文】对于解决水环境问题,我区从水环境整治入手,采取镇街和部门联动方式强力整治、关闭污染源,先后整治河流周边污染源426处,并在全区建成45座污水处理厂站,对城区和镇街污水实行全面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3%以上,其余镇街达85%以上。
【正文】对于解决水监管问题,我区重点抓好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对璧南河治理推行河长、河段长制,让河流治理在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深化河长制工作,强化了河湖库管理。
【正文】截至目前,我区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中投入50多亿元,新建各类水体近200处,城区水面占比已提升至10.6%,人均水域面积达到10.2平方米,溪道长度突破3.3公里/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了“水清、水畅、岸绿、景美”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