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年一季度,我区经济运行良好,实现了“开门红”。全区GDP总量达到128.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9%;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76.4亿元,增速达到11.4%。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璧山是如何“精准发力”,同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和“量”的?这些经济数据背后,是璧山以高质量发展为遵循,推动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的不懈努力。
【正文】去年2月,璧山区政府、重庆大学、意大利圣安娜大学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共建的“中意创新产业园”落户璧山高新区。“中意创新产业园”首期规划用地3平方公里,已引进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及汽车车联网项目。得润电子通过收购Meta获得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模组+充电桩+自动驾驶传感器的技术。而Meta的充电模组是宝马i3的独家供应商,这使得该公司拥有了敲开其它名车集团供应链的敲门砖。众泰汽车、得润电子的蓬勃发展,是璧山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正文】近年来,璧山以“品牌聚集”和“链条补缺”促进产业聚集,重点在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三大产业上发力,使得全区工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正文】如今,璧山高新区围绕新能源汽车、网联汽车、机器人布局“智能装备”产业;围绕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穿戴设备、智能终端布局“信息技术”产业;围绕生物医药、新型药物、医疗器械、健身器材、健康食品,布局“生命健康”产业,吸引上千家企业入驻。去年,璧山高新区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89.1%,璧山高新区还获评为国家智能化工业示范园区。
【正文】璧山高新区集聚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9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6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正是基于这些底气,璧山高新区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璧山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平台建设。
【正文】重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总院完成组织机构搭建,注册成立重庆得润汽车电子、重庆众泰新能源汽车技术、重庆黄桷树智能传感器、欣渝兴材料4个研究院,“1+10”产业研究院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未来,璧山将在材料应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进一步实现成果转化,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军民融合示范区。
【正文】近两年来,璧山高新区积极对接国家政策,为10余家企业成功申请17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这些基金拉动民间投资高达100亿元。
【正文】为化解企业成长中的困惑,璧山坚持“创新+资本=新动力”的经济逻辑,推行“政府引导+金融机构辅导”的全新合作模式,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格局。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把过去的“行政化补贴”转化为政府以股权参与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投资,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形成了三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机制,大大提升了政府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正文】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璧山建立了从“种子期”“初创期”到“成长期”的种子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光创业种子投资基金规模超过3000万元。去年,该区共设立5支产业和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达到29.7亿元。
【正文】如今,璧山的资本运营服务体系亮点频频。去年,我区鼓励引导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3家企业挂牌新三板,37家企业进入全市拟上市企业储备库;建立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首期规模达到1000万元。今后,璧山打算用3年时间培育30家企业挂牌上市,预计撬动社会投资超过300亿元……
【正文】产业创新、平台创新和融资创新,推动“璧山制造”迅速转变为“璧山智造”,创新成为璧山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