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仲夏,我们久未见面的三姐妹带着孩子去滨湖公园小聚。公园临水而建,园内古木参天,芳草萋萋,是聚会、休闲的好场所。我刚停好车,小妹三岁的小女儿嚷着要上厕所,我连忙带着小妹和孩子向公园的厕所奔去。
刚刚走近厕所,一股淡淡的熏香味迎面扑来,令人神清气爽。再往里走,是宽敞明亮的内饰,锃亮洁净的地面、舒适清爽的便器、洁白柔软的纸巾。更贴心的是,厕所里还有单独的儿童坐便器,有为老年人和残疾人用的辅助设施。出来的时候,小妹忍不住频频回头打量那厕所古色古香的外装,不由啧啧赞叹:“姐,从外观上看,这哪是厕所,我感觉它就像一个文物展馆咯。真没想到啊,几年没有回来,这里的厕所都大变样了。”“这就叫发展!你以为还像从前呀。”
说到从前,我不禁想起了从前进厕所那狼狈不堪的窘况。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上厕所对我而言简直就是一场恶梦。简易透光的土墙、低矮有缝的木门,粪坑上陈放几块小小的木板就成了厕所,人一站上去,摇摇晃晃的,每踩一下都让人战战兢兢。粪坑里成群结队的蛆虫,满屋的苍蝇、蚊子,还有令人作呕的阵阵恶臭……
我第一次用上抽水马桶,还是在90年代中期,那是去城里的亲戚家做客。在那个小小的卫生间里,无论大便小便,开关一按,自来水“哗”地一下就冲得干干净净。城里就是不一样,我心里无限感叹、万分羡慕城市的生活,暗暗地想:什么时候,我的家里要能用上这样的卫生厕所该多好。可是,那时农村连自来水都还没用上,这样的“革命”又从何谈起?于是乎,能用上抽水马桶,也成了我刻苦求学,跳出农门的动因之一。
千禧之年,我如愿考上了大学,留在城里工作,父母也在城区购了房,算是彻底告别了与土厕所为伍的日子。可是,结婚后我先生的父母还在乡下,回婆家的时候,仍感诸多不便。婆婆家虽然是砖混结构的二层小楼,但厕所还是几十年前的“旱厕”。尤其是我们有了女儿之后,春节回老家上个厕所成了我们最纠结的事。每次回老家上完厕所,孩子就会连声抱怨,“奶奶家的厕所简直就是苍蝇蚊子的天下,我不想在这里了!”面对孩子的抱怨,我只能温言安慰,后来孩子上了小学,对我说:“妈妈,我能不能把压岁钱全部拿出来让奶奶修一下厕所嘛?”“孩子,农村的‘旱改水’是系统工程,也是一次革命。需要政府对整个村子进行整体规划。目前咱们中国正在建设美丽乡村,用不了多久,相信这场厕所革命的春风一定会吹到乡村来的!”我耐心地给她解释。
去年春节,当我们回到先生老家时,因为长途跋涉,我刚到家就急忙奔向厕所。一走进去我的眼前一亮,但见崭新的马桶、洗脸盆具一应俱全,空间也很大,真不比城里的“卫生间”差!“呀,‘厕所革命’,这么快就到咱家了啊!”我对婆婆说“厕所虽然不错,可没有下水道,怎么办?”我有些美中不足的感觉。“这不要紧,我们在墙外边已修了一个大化粪池,用抽粪机抽出去。”婆婆说。“哦,水冲式厕所用着习惯吗?”我又问道。“习惯,当然习惯!你看难闻的臭味没有啦!以后呀,你和小羽回来,再也不用为上厕所发愁啦!”婆婆越说越高兴。“宝贝,快来上奶奶家的厕所,真的好爽哟!”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骄傲自豪。现在的农村,不但有了小洋楼,还有了冲水的厕所,日子真是过得红红火火,农村和城里简直就是一个样。
古人云:仓廪足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四十年前的中国不富裕,贫穷、贫困、贫弱,人也就贫贱,谈不上什么尊严。四十年过去了,辽阔大地上的每一个城市和乡村,又何尝不像我的家乡一样,丰衣足食,民殷国强,正迈步进入小康,人人扬眉吐气,真的让世界刮目。
而今厕所革命又成为中国社会治理“大处方”的有机一环。小厕所,大民生,不但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的生活品位,而且赢得了世界赞誉。
(璧山职教中心 江海燕 指导教师 黄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