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图说这十年·照片看变化】十年教育提质 破解城乡一体化发展难题
2022-09-28
来源:

bsb0928001_004_01_s.jpg

2022年9月5日,剑山实验小学学生喜迎开学。

bsb0928001_004_02_s.jpg

2012年11月,三合小学50名留守儿童领到书包等学习用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璧山以决战之势保障教育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从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

璧山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实行“财政预算单列”“弱校倾斜政策”“附加费足额拨付”,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落实到位。全区教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教师待遇、新建学校、校舍加固改造、薄弱学校改造和学校标准化建设,迅速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城乡学校实现了从“外在塑形”到“内在塑魂”的蜕变,城乡学校形成“一校一品”发展格局,构筑起百花齐放的办学特色。

河边小学以书法为特色,“写好每一笔”为校训,使一所农村小学一举成为重庆市的书法名校;金剑小学凝练出“金色文化”,开发出“金靴子”“金嗓子”“金手指”等金色课程,走出在全市具备一定影响的金色教育之路;还有璧山实验小学的古筝、茶艺课程,御湖小学的国学课程,北街小学的扎染艺术,来凤小学的串珠特色,三合小学的剪纸艺术,福禄小学的“结艺”特色,文风小学的“正则绣”,青杠实验小学的扇艺书画……校校有特色,校校有风格,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美如画卷。

可以说,璧山教育用“校校得实惠、校校有变化”交出了一张社会认可、老百姓满意的基本均衡发展的时代答卷,为创建优质均衡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 曾清龙 文/图)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