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数字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快速推进,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以数字乡村为抓手,培养更多“数字新农人”,有助于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大成效,随着“宽带村村通”“5G”网络等的覆盖普及,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数字乡村蓬勃发展,也催生了不少“数字新农人”,在短视频平台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展现乡村生活的“乡村网红”,他们和网友分享乡村美食、美景和日常生活,收获不少关注,也带火了乡村土特产品。以互联网和手机等为媒介,“数字新农人”活跃在“数字田野”“数字市场”,为增收致富、家乡发展赢得更多机遇。
数字乡村给农村带来诸多变化,但面对数字乡村这道宏大的时代命题,如何进一步运用好“数字新农具”,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数字新农人”,还有很多坎要迈、还有许多题要破。
要为“数字新农人”搭好平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为广阔乡村搭建了农产品流通新平台,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让土鸡蛋、土鸭蛋、特色水果等农产品成为城里人喜爱的“香饽饽”。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基建,在农村地区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设施,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为“数字新农人”大展拳脚、施展才华提供条件、搭建舞台。
要让“数字新农人”更接地气。数字乡村一定要根植乡村,让村民成为乡村数字故事里的主角。根据资源禀赋、人文特产等具体条件,量身打造数字经济场景,让村民们在数字经济业态中“本色出演”,才能使数字乡村真正扎下根来。同时,要有效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加强组织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才能让数据真正成为农民生产“新农资”、手机成为农村生活“新农具”。
用好“数字应用新农具”,充分发挥村民“数字新农人”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让村民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才能实现数字乡村新图景,在讲好数字乡村新故事的同时,让更多村民过上好日子。(谢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