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红
仲夏,暑热渐浓,在高温侵袭下,我打算买张凉席回来铺上消暑。网络上琳琅满目的品类,冰丝凉席、藤席、粗布凉席等让人目不暇接,让人不知如何选择。我的视线落在另一个平凡无奇的推荐上,它淡绿微黄,散发出温润的植物色泽,正是我记忆深处的竹席。
童年时期,空调还没有成为主要的降温利器,竹席占据着漫长的夏日时光。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伏天将至,母亲把去年夏末时节封存好的竹席取出来,正式掀开一年一度的清凉时光。
傍晚时分,母亲端来一盆温水,用打湿的毛巾细细擦拭竹席,拂去上面的灰尘。有时候她还会满怀巧思地往里面倒入几滴花露水,连带着竹席也散发出清淡的薄荷味道。电风扇带来悠悠凉气,将竹席吹干后,我欢快地躺上去,能够感受到一股凉爽气息贴近皮肤。手工制作的竹席质地坚韧,原本一些边缘处还带着细微的毛刺。但因为日复一日的使用呵护,它变得温润亲和,像陪伴成长的老朋友。
我趴在床上看课外书,母亲忙完家务后终于可以休息。但她仍旧闲不下来,手里还会忙着一些缝纫活计,或者编织过冬时要穿的毛衣。她偶尔出声让我注意看书的姿势,不要窝成一团。母女俩漫无目的地说着寻常话,窗外蛙鸣渐歇,屋内静室生凉。
随着暑假到来,我躺在竹席的时间也在随之增加。午睡起来后,听到热火朝天的蝉鸣,仍在持续夏日协奏曲。手臂上有竹席留下的痕迹,整个人也出了身微汗。却仍旧不愿起床,趴在竹席上看树影晃动,时间仿佛过得分外缓慢,童年是这样充满美好惬意。后来我读苏轼的诗作“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才明白,人生中心无挂碍的时刻,其实是珍贵难得的记忆,有时半晌悠闲,可抵漫长浮生。
竹席是朴素的夏日良伴,它沉默无言,却带着山林间的竹子清气,给人一种亲近感。在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一方竹席,能够带来无限欢乐。听奶奶倚在床头,讲一些久远的故事,蒲扇轻摇,竹席生风;看母亲坐在床尾,手中编织出美好生活的期盼,等待秋收冬藏,又是一年好光景。任书卷在风中悄然翻页,我在墨香、竹韵中悠闲入梦。
如今我已经离开故乡,那张记忆里的竹席也如同泛黄的旧照片,不知道被遗落在哪个角落,渐渐地淡出生活。这个夏天,我才发现自己或许从未忘记,那些清凉的傍晚,风扇转过时光车轮,竹席带来一场凉爽的梦境。好在现在购物是如此便捷,我的手指轻触,很快下单了一张竹席,满怀期待地等它回来,盼望着,久远的微凉记忆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