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推出的“一号文件在基层 乡村振兴看璧山”大型系列报道,全方位、全景式、全要素展现璧山“三农”工作成果和乡村振兴成效,不仅展现了我区一季度乡村振兴的良好开局,也透露出“造血”比“输血”带来的发展动力更强劲、健康、持续。
思想由内而外主动转变带来行动力。大路街道高拱村的脱贫户余永其,如今不仅喝上了自来水,而且烧饭也用上了天然气,家里新安装了燃气热水器和炉灶,安全又便利。乡村振兴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更关键的是改变了思想观念,“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唯有辛勤劳动才能致富”“一定要让孩子好好读书,让知识改变命运”。思想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良好氛围的熏陶中,乡村处处朝气蓬勃,旧貌换新颜,乡亲们主动作为,自立自强,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面向市场产业升级持续增收更有力。纵向延伸产业链,让璧北的樱桃和璧南的儿菜成为响当当的“网红”,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横向嫁接新业态,让七塘镇将军村莲花穴、正兴镇河堰村润天河生态农庄从“活起来”到“火起来”。一二三产的融合不仅给乡村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气,更让农民的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起来。与此同时,数字赋能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让农业更有“科技范”。通过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电子销售系统等,清水鱼的“身份证”让消费者买得安心吃得放心,农产品品质优自然销路旺。告别“土特产”的粗放式经营,乡村产业科技含量更高,市场适应性更强,乡亲们的持续增收更有保障。
人才回乡创业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近年来,“回雁”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容小觑,往往是一乡贤一项目带动全村参与投入,他们的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如同一剂强心针,激发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早期外出创业的优秀人才接受新事物快,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渠道,对市场行情更加敏锐,对当地条件更加了解,最重要的是他们更贴近乡亲们的生活习惯、生产习惯、风土习俗。人才回乡带回去的不仅有资金,更重要的是发展的想法和成功的示范。周边村民共享技术和生意经,在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同时,涌现出多种因地适宜的乡村经济合作模式。
“造血”比“输血”带来的发展动力更强劲、健康、持续。归根结底是要摆脱过去原始生产、生活的模式,提升产业、产品的价值,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不断探索不断尝试,让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行稳致远、铿锵有力。
(康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