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昌伦
黛山大道,全长30余公里,处于东面缙云山、西面云雾山两山夹峙之中。大道绿树掩映,风光旖旎。远眺山形似黛,仙雾飘飘;近观公园如珠,熠熠闪光。大文豪郭沫若笔下盛赞的“黛山秀湖”,随着大道的延伸而气象万千,声名远播!大道宛如一条优雅的珍珠链横亘在你的眼前。
道路两侧,树木蓊郁,错落有致。绿色的草毯上,朴树、香樟、白果、海棠、樱花、红继木、三叶李,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欣欣向上,和谐地生长在一起,与两面连绵的群山相呼应,构筑起青翠的绿色长廊。城在山中,山在城中,流水潺潺,终年不绝,浑然天成。白鹤翩翩,鸟雀喳喳,群莺乱飞。一年四季,红雨浪翻,清风拂拂,春意盎然。在这里,建筑不是主体,植物才是;建筑只是附着物,生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大道北接遂渝高速,南挽九永高速,双向八车道气势如虹。大道北侧与渝蓉高速相接、南侧与成渝高铁、成渝高速相通,系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古来凤驿(今来凤街道)与白市驿、双凤驿、龙泉驿曾是成渝古道上的四大名驿之一,正处大道南端的终点上。云巴实现了重庆轻轨一号线与成渝高铁的无缝衔接。开往春天的云巴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成渝古道重新焕发了青春与活力。蜀道易,易于履平地。百年梦圆,载歌于道,山欢水笑。
大道风光,浸润千年儒雅文化;田园画卷,徐徐展开华彩乐章。璧山在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置县,已有千年历史,人文厚重。状元文化、农耕文化、抗战文化、红岩魂精神一脉相传。晏阳初在民国时期的华西乡村教育实践,在璧山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家“友谊勋章”获得者、国际友人伊萨白.柯鲁克在璧山兴隆场(现璧山大兴镇)的乡村调查,影响深远。国际非遗手艺特色小镇的乱针绣、正则绣、微雕艺术等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使非遗文化获得勃勃生机。庄奴先生将《小城故事》的原型赠与璧山,亲自作词的“小而美”的歌声响彻巴山蜀水。秀湖公园、汽车露营公园、东岳公园、枫香湖公园等大大小小几十个公园,又像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珍珠,依偎在黛山大道两侧,为田园风光增添了静穆绚丽的色彩。
沿着黛山大道,美食飘香。来凤鱼以麻辣鲜香嫩风靡成渝,一道道金子招牌一闪一闪亮晶晶。名人商贾,凡夫俗子,不问西东,纷纷慕名而来,莫不满意而归。唐家大院、苏家院子、秀湖云庄,品茶观园,满眼风光,心旷神怡。红油碟,嫩豆花是川渝人的传统至爱,阿林豆花、二娃豆花等苍蝇馆子揽得八方来客。三杯两盏小酒下肚,猜拳行令,尽道兄弟,豪气干云。曲终人散,健康城垂钓一湖风光,洗濯红尘的辛劳。临别带上鲍兔、唐兔、财兔,快乐被南来北往的车辆运到四面八方。“来了就是璧山人”,让你感到“主城会客厅”的亲切与温馨,高品质的生活让一生之城名不虚传。
科创小镇、高新技术园区为大道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的快速崛起,使产城融合再上台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锂电池研发、空间太阳能电站、智慧城市建设快马加鞭,日新月异。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高品质发展样板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引领时代潮流,向着更高更好更快更强不断迈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科技改变生活,照亮未来。
黛山大道,一条光芒四射的金光大道,多像彩色的珍珠链,带来了百姓平凡生活的多姿多彩。它一头连着百姓的富庶与梦想,一头连着百姓的未来与精彩,把百姓的幸福辐射到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