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新闻联播》点赞璧山基层治理,通过党建引领,推出“积分超市”“乡邻说事”“邻礼讲堂”等小妙招,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热情,让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参与进来。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人,充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方能提升水平、成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基层治理要着重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而不仅仅是财政上加大投入,实践中政府包揽。让群众成为治理的主体,积极发挥聪明才智,贡献“土法子”,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是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群众既是基层治理的参与者,更应该是基层治理的受益者。如果一味借助外力强制群众参与基层治理,那么成效都是暂时的。只有实现“人人能参与、人人获效益”,才能找准突破口,摸清发力点,切实破解基层治理“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正如新闻中提到,正兴镇河堰村推出“文明积分超市”“红黑榜发布机制”,给每户村民都发放积分存折,存折上的基础分是100分。村民如果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等公益活动,就能获得一定的积分,相反,如果行为失当,就会因被扣分而上“黑榜”。这一系列措施让村民们主动注重个人言行举止,尽量上红榜,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赚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农用物资、儿童玩具等实用商品,从而激发大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
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是基层治理的根本点。群众最熟悉基层的情况,也最了解基层的问题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良药”,往往从书本和文件中“踏破铁鞋无觅处”,结果在一场院坝会、一次“乡邻说事”中“得来全不费工夫”。创新基层自治议事载体,挖掘群众智慧,完善“敞开说—大家议—齐心办—乡邻评”的闭环议事规则,把“话筒”交给群众,实现基层的事大家管、大家议、大家办,让来自田间的“土方子”发挥最大“药效”。
提升基层治理成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区以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年为主题,以“党建引领、院坝治理”为抓手,系统推进三级院坝会、积分制、红黑榜,精心打造乡村振兴驿站,不断推动重心下移、服务资源下沉,实现“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村落”。实践证明,集众智、汇众力,才能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康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