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河边镇 弘扬书法文化 建设文墨书乡
2022-04-18
来源:


书法老师为学生进行书法指导


书法教师为居民展示书法


景观小品中植入的书法元素吸引群众驻足观看

  记者 朱大亮 谭靖怡 文/图

  踏入河边小学,雅致沉稳的“写好每一笔”校训浮雕墙、靓丽大气的历代书法碑刻主题墙映入眼帘,强烈冲击着视觉神经;走进学校、社区书法课堂,学生、居民手执毛笔,神情专注,认真写下一个个汉字,感受书法的独特魅力……在河边镇,从学校到社区,从社区到街头,时时可闻书香飘溢,处处可见墨韵流芳,书法文化正逐渐走进生活,走向大众。

  研究编写书法教材2本、发表国家级论文6篇、26幅作品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400余幅作品在市级比赛中获奖、先后5人次获得重庆市书法艺术教育“先进个人”称号、河边小学获市级书法特色学校最高等级“名校”级别、河边小学书法研究中心获“重庆市最美教师团队”称号……一项项荣誉见证着河边镇用心用力传承保护“文昌宫书法”的决心和信心。

  书法进课堂

  墨香满校园

  河边镇原名河边场,场上原有一“文昌宫”庙。文昌宫是明清时候河边场及周边村民祀典和习练书法之地,系河边镇“文昌宫书法”传承的摇篮。1918年,原璧山县河边乡中心国民学校(现璧山区河边小学)建于原大庙“文昌宫”内。

  据河边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后的百年岁月中,秉承“翰墨砺志,书写人生”的文化理念,书法文化在这里浸润和积淀。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书法教育也不例外。为了更好传承“文昌宫书法”,2006年,河边小学率先开启了特色教育的“大门”,将书法教育列入课程。自此,书法成为了学生们的必修课。

  “我们的学生从三年级起,即与书法这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巫清函是河边小学书法专职教师,他向记者介绍道,书法课每周一堂,每堂课40分钟。在课堂上,主要向学生们教授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而在课后延时服务上,学生还可以学习魏碑、隶书、篆书,以及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多宝塔碑》等,学习内容可谓异常丰富。

  王语宣是该校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从小就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她,学习书法已有两年半时间。“以前我的字很难看,自从学习了书法后,不但我的字变好看了,做任何事情也变得更有耐心了。”王语宣说。

  上书法课、规划布局功能室及学校整体环境、利用节假日开展“书法沙龙”、启动“书法小明星培养工程”、实施“书润课程”改革活动……在河边小学,形式多样的教育阵地、学习平台,让学校的书写氛围越来越浓烈。学书法、练书法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学习书法,可以让孩子浮躁的心静下来,‘静能生慧’,心静下来了,学习的效果自然就好了。”河边小学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践行“翰墨砺志,书写人生”的办学理念,引导学生写好每一笔每一画,让师生感受历代书法大家风范,继承翰墨传统,练好书法功底,最终达成“打造砺志文化,书写幸福人生”的美好教育愿景。

  目前,河边小学书法教育特色已成为璧山教育的文化品牌、外宣“名片”。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该校教师共有15件书法作品入围国家级书法展或参选国家级书法比赛,38件作品荣膺市级大奖。同时,其学生书法作品也获奖无数,书法平均水平更是位居重庆、璧山前列。

  书法进社区

  书香飘万家

  书法教育不光要从“小”抓起,还要在更多人民群众身上发扬光大。

  “为进一步推广书法艺术的大众化,我镇把书法文化纳入河边社区教育课程中,从周五到周日,组织由中小学在职、退休教师中的书法爱好者组成的书法老师,免费为居民进行授课。”河边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学习书法,掌握方法很关键。读帖、临摹、对照、复临,这是几位书法老师在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临摹的关键是读帖,一遍一遍的临摹,把自己临摹好的字再与字帖进行对照,找出存在的问题,下一遍临习的时候加以纠正,这样自己的字就能够在一遍又一遍练习中得到提高。”在“文昌宫书法”传承人吴传凯老师看来,教学过程中既有经典碑帖的赏析,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临摹与创造结合,最终才能达到书者与书法个性相融合,在书法的浸润中感受到笔墨和心灵的碰撞。

  自2020年6月社区教育课程开课后,家住文昌社区的居民徐正全每周五都会准时前往河边镇社区教育学校学习书法。

  “以前我都是用钢笔或者圆珠笔写字,没接触过毛笔,经过老师悉心指导,加上自身反复练习,现在已经逐渐掌握了起笔、行笔、收笔等技巧,很有成就感。”徐正全告诉记者,练习书法后,既充实了自己退休后的生活,陶冶了情操,也让头脑、肢体得到了锻炼,十分不错,以后我还会继续练下去的。

  依托社区教育课程,通过持续开展书法教育,河边镇定期开展书法培训,每年组织书法比赛。如今,该镇已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搭建起丰富多彩的交流平台,书法文化魅力已浸透到越来越多河边人心间。

  书法巧植入 

  魅力传四方

  走出社区书法课堂,徜徉于街头,墨香气息便扑面而来,书法文化元素处处可见。

  位于河福路入口处的景观小品上镌刻的“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与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在提升场镇颜值同时,潜移默化提高着居民文明素养。矗立在璧铜路一处草坪景观石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无形间传递着生态文明理念。偶有群众从此经过,会暂时停下脚步观赏一番。

  “像这样的景观小品、景观石,在街头共有六七处。”河边镇相关负责人说,在景观小品中植入“文昌宫”书法元素,一方面能够改善辖区环境,引领文明风尚,同时可以不断提升群众审美素养,激活文化“磁场”,从而促进书法文化全面融入群众生活中。

  抬头可见文明,驻足可观书法。别具一格的景观小品与周遭环境相映成趣,飘洒出缕缕书香,充盈河边。

  书法是学贯终生的传统文化,需要久久为功方能得以更好传承和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把‘文昌宫书法’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打造,通过编排成人书法操,在建设美丽宜居示范乡镇中植入‘文昌宫书法’元素,持续开展书法培训、比赛,积极筹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办等各项工作,进一步传承弘扬文昌宫书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河边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syz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