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活力”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和要素,被公认为是城市的长效竞争力和未来生命力。
城市活力是城市发展潜力和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区“三会”提出要建设百万人口城市,打造“活力之城”,新兴业态蓬勃多元,消费市场活力四射,八方英才近悦远来,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秀目的地。
如何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如何进一步优化完善城市品质?如何让璧山成为人才展示舞台?区融媒体中心邀请到区人力社保局党委书记、局长魏晓凤,区住房城乡建委党委书记、主任刘志鸣,区文化旅游委旅游科科长胡兵共同作答。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城市活力是城市发展潜力和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请各位嘉宾谈谈各部门在“活力之城”建设方面的想法和计划。
魏晓凤:有人,才会有活力。我认为建设“活力之城”,首先就要守好璧山连年保持“人口净流入”的人口数量红利,以充分而稳定的就业巩固人口聚集,助力人口数量红利转化为人口质量红利。在这方面,区人力社保局将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建立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和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力度,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同时,在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区人力社保局将着重激发各类人才活力,进一步健全高层次人才、专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链和供应链。特别是持续运行、完善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我区高层次人才总数已达2450人,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他们的就医、项目申报、子女入学等需求第一时间得到对接、协调、反馈。
刘志鸣:城市活力是一个城市格调、实力、魅力的展现,是城市发展质量和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
区住房城乡建委将围绕“补短板、抓提升、强管理”总体思路来全面提升城市活力,重点做好三个方面:一是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加快融城通道建设,形成互联互通的城市路网,让城市往来快起来;二是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做实民生工程,有序实施“三改”工作,让城市面貌靓起来;三是大力推广绿色智能建筑,助推行业转型升级,完善地区建筑产业链,让本地建筑产业活起来。
胡兵:建设“活力之城”,必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环境。结合区文化旅游委的职能职责,目标就是谋划全域旅游发展,唱响“旅游之城”品牌,明确“重庆都市旅游目的地、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两个定位,推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康旅融合”三个融合,打造远连成都、近接重庆的西部旅游城。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区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城人产发展逻辑,建设“百万级人口城市”,大力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生代,注入城市发展新活力,打造数字引领、活力之城。请问各位嘉宾,在打造“活力之城”方面都有什么举措?
魏晓凤: 区人力社保局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共同注入新活力:一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运用,激发群众就业创业热情;二是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挥社保对新型城市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保障作用,解决群众后顾之忧;三是深入落实人才强区战略,重点引进经济社会各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优化人才评价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为城市建设引来源头活水;四是保持劳动关系健康和谐,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刘志鸣:璧山是主城都市区中最具发展活力的“迎客厅”。在建设“百万级人口城市”,激发城市新活力方面,区住房城乡建委将从交通设施、功能配套、产业培育、居住品质等方面发力,全方位激发璧山城市活力。当前,金凤隧道建设全面提速,虎溪隧道将在今年开工建设,曾家隧道、科学城隧道也将启动前期工作,多条融城通道的建成必将加快璧山同城化先行区建设步伐;市郊铁路璧铜线、轨道交通27号线的快速推进,以及璧大线、璧永线等项目前期工作的展开,璧山与周边区县的联系也将更加密切。今天的璧山,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也必将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之城。
胡兵:区文化旅游委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推动公园景区化,集合A级景区、网红打卡地旅游资源,策划开发红色游、亲子游、康养游、生态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进菲律宾推广中心、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项目,协力推进缅甸推广中心、重庆——东盟合作中心建设,启动茅莱山生态文旅项目前期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支持、参与云雾花涧、“璧兔凤鱼”主体文旅体验园建设,做好莲花坝、石垭村、橘香园、莲花穴、樱桃谷等精品项目建设,建设旅游民宿示范点3个;三是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举办国风国潮文旅活动、西部动漫节、乡村文化旅游季等品牌节会活动,组织开展璧山好礼及农文旅产品设计大赛,打造璧山伴手礼,推进旅游商品开发。完成璧山全域旅游地图设计制作和《璧山文旅招商画册》制作推广,完善旅游大数据平台功能,推广璧山全域通小程序和璧山云上文旅馆,维护公园二维码,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城市更新,既能改善百姓居住环境,又可以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城市品质,让城市焕发出更新更美的活力方面,我区都有哪些举措?各位嘉宾能谈一谈吗?
刘志鸣:城市更新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区住房城乡建委以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为抓手,着眼高品质生活,有序实施城市更新,大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让城市特别是老城区旧貌换新颜。今年,我们将紧盯重点和难点问题,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全面开工大成广场片区城市更新示范项目,试点实施璧城、璧泉2个街道“三无居民小区”改造,持续推进花市街片区、红宇片区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扎实推进璧城、大兴棚户区改造,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补齐公共设施短板,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璧山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作出应有贡献。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区“三会”提出我区2022年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着力宜业宜游,高品质建设活力之城。稳定收入是衡量城市宜居宜业的重要指标,劳动收入是稳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哪位嘉宾能谈谈我区在保障群众的劳动收入方面有何新招亮招?
魏晓凤: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致富,是高品质建设活力之城的应有之义。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体制机制,确保按时足额拿到工资,是一代代劳动者在璧山接续奋斗的底线。根治欠薪是系统工程,需要强化部门沟通和联动,区人力社保局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落实责任、强化考核、齐抓共管”十字方针,搭建“考评系统”“预警平台”“四色管理”模块化体系,开启智慧治欠新模式。一方面完善考评模块,依托“考评系统”对全区所有建设项目检查实施信息化监管。另一方面做实预警模块,依托“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分平台”,贯通门禁系统实名制管理、工资专户管理、按月足额代发民工工资、工资发放异常等预警信息,实现源头治欠。同时运用督查模块,建立“四色管理”动态机制,根治欠薪“一金三制”纳入区政府督查督办系统平台进行管理,按时完成为绿色,即将超期为黄色,已超期为蓝色,未完成为红色。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的处置机制,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老百姓日子就会越过越好,城市也自然更有活力。
(记者 曾清龙 覃雪 巫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