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正当时、农事催人忙。为确保春耕生产用水,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区水利局提早谋划、多措并举,扎实做好春耕春灌工作,为全区春耕生产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
当前正是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区水利局安排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详细调查渠道清淤、冬灌蓄水、水毁修复等情况,现场查勘河道水量、土壤墒情。
“在全面掌握全区春灌动态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灌区抗旱应急维修工程计划,并争取资金做好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让“小水利”发挥“大作用”,围绕蔬菜、水果、特色食品等农业主导产业,区水利局重点建设了蓄水池、节水灌溉、末级渠道为主体的一大批农业配套水利设施,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小水窖、水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让各项水利工程通往田间地头。
“‘五小水利工程’具有适应耕地分散、灌溉及时和管理方便等特点,承担着农村灌溉、防洪等综合功能,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村正常生产生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区水利局工作人员表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全区将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4万亩,新增灌面2万亩,受益群众将达22万余人。
此外,区水利局还积极开展节水改造、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目前,已完成璧南河大灌区和大沟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共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5万余亩,年增农业节水能力1290万立方米。
“我们积极推动农业节水普及工作,发挥用水户协会职能,聘请有农村供水经验的专家,开展节水指导和服务,推广管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教育引导农民转变“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模式。”区水利局工作人员表示,节水推广还有助于提高农民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意识,有效提升用水效率和效益。
为加强与各镇街、气象部门的信息联系,区水利局还不断完善信息报告和共享机制,拓宽信息报告渠道,利用现代化通讯设备,及时掌握政策信息、气象信息、旱情信息、技术信息,准确做好数据统计及信息反馈工作,为科学合理的进行春灌提供水利保障。
“通过召开备耕春灌宣传座谈会等形式,调动各方积极性,认真做好灌溉水源等配套设施协调工作。”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信息共享有利于确保春灌、春管工作按时、有序进行,助力大春生产。
(通讯员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