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 打造城乡融合新范例
2022-02-25
来源:

  核心提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由实施精准扶贫全面转向推进乡村振兴。

  为此,区“三会”提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打造城乡融合新范例,要聚焦“五个振兴”,做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文章,推动形成以工补农、工农互促,以城带乡、城乡互补的协调融合发展新局面。美丽乡村的蓝图已经绘就,如何尽快变为现实?区融媒体中心邀请到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余永波、区农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何平、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泽伟共同谈措施、谈目标。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近年来,接过“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金字招牌的璧山,在融合发展的“试验田”上深耕细作、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收获累累硕果。可以看到,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的经济社会格局,那我们目前的发展过程中有何新举措?请三位嘉宾谈一谈。

  余永波:当前最要紧的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进一步提升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保持好粮食、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促进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5万亩,实施垦造水田3000亩,完成土地宜机化整治面积3000亩。同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8%、90%以上,力争化肥使用量同比下降0.1%、农药使用量同比下降0.2%。

  何平:农业要完成高质量的可持续增长,科技创新是焦点。我们将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学研融合,与市农科院和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加强合作,持续打造果树研发平台,依托都市果业研发中心引进柑橘、李子等果树优新品种12个,引进示范展示优新技术6项,制定果树技术规范3个以上;并设立璧山花卉研发中心,启动打造100亩花卉研发试验基地,助推我区花木基地提档升级。此外,我们还将成立1个100亩粮油研发中心,开展粮油新品种研发和培育,夯实粮食稳产基石。

  刘泽伟:我们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立足“造城”“建市”职能职责,牢牢抓项目,为高质量打造城乡融合新范例作出贡献。一是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建设西部(重庆)花卉苗木产业园,推动花木变景观、田园变花园。二是规划建设绿色新型材料产业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推动农业品牌化,大力提升清水鱼等品牌知名度。同时,将文化内涵、田园形态与城乡空间有机融合,推动龙梭山公园、御湖公园等项目建设,塑造“山水交融、百园千姿”的公园城市品牌。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关键,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业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作为职能部门,我们将如何突出引领示范,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何平:新时代乡村振兴,必须抓好龙头企业“火车头”、把好产业基础“方向盘”,我们将依托企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加快农业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的纵向一体化推进,一方面以市级龙头企业三叶茶业公司为引领,三合万亩茶叶基地为平台,加强社会化服务,推动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效衔接。另一方面以广东温氏、琪金等畜禽龙头企业为重点,凝聚企业、合作社、农户力量,建立起“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物流配送——终端销售”的经营模式,促进畜禽业向绿色、标准化发展。同时,打造粮油、中药材、花椒、水果初加工示范点,发展烘干储藏、冷冻保鲜等服务,延长农产品储存期,提高农产品价值。

  刘泽伟:大健康作为全区四大产业集群之一,是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们将组织专业团队编制全区的大健康产业规划,为产业发展导航定向,并依托重庆中医药学院,布局建设中医药健康小镇,高标准规划建设生命科学产业园,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大健康产业园区。同时,推动重医附一院青杠养护中心改造升级,加快推进三担湖康养小镇、云栖蓝谷康养小镇等在建重点项目的建设,做强做靓璧山康养服务品牌。此外,加快推动农村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升级,致力于为璧山打造“一生之城”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康养服务。

  余永波:我们将持续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推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与应用,建成果蔬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3000亩,积极发展菲油果、金丝皇菊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并实施以“云雾花涧”为代表的乡村文旅项目,重点打造3个农文旅节会,推进3平方公里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打造“农文旅、产加销”融合发展的城乡融合示范片区。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如今,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还有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功能,请问各位嘉宾在拓展农业功能、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举措吗?

  余永波: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将大力开展“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在28个村完成4179户无害化三格式化粪池改造。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方面,我们将推进闲置宅基地规范有序流转,探索建立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农村宅基地制度,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争70%以上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同时深化“三变”改革、“三权分置”,“三变”改革试点村覆盖率扩大到35%。

  何平:乡村具有田园风光、自然生态和资源禀赋优势,可以通过旅游带动农业、交通、建筑等多方面发展,从而实现推动乡村工作的治理与重构。我们将继续举办葡萄节、樱桃节、梨花茶文化节等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采摘观光、体验民俗文化,积极参与实施以“云雾花涧”为代表的乡村文旅项目,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从单一农业产业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发展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近年来,璧山也正在着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数字经济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对此,请问各位嘉宾有何看法?

  刘泽伟:这个领域我们比较熟悉,我就来浅谈下。我们将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为主线,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构建乡村数字化的治理体系,推动“三农”数据标准化建设,与璧山区“三张网”共享互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聚焦发展跨境电商、农村电商,打造城乡一体的电商运营平台,搭建“一站直达”的智能物流配送体系,全力推出一批打上“璧山标签”的拳头农产品,让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

  何平:数字农业的打造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发展的关键步骤。我们认为,可以通过12316畜牧云平台物联网和大数据,把生产和销售紧密连接起来,把农产品生产质量控制过程展示给消费者,充分利用线上销售平台推动优质农产品线上销售,让数字经济为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听了各位嘉宾所说的新举措、新办法,相信未来的璧山田野乡畴,必然会成为一个“聚宝盆”,请问哪位嘉宾能给我们透露下2022年的具体预期目标?

  余永波:新的一年,新的征程。2022年,我区预计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0.77万亩,粮食产量总产量16.88万吨;全年生猪出栏达到20万头以上;完成蔬菜化肥农药减量综合治理试点1700亩;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装备配套率达到95%;全年完成土地宜机化整治面积1500亩,完成高标准农田整治面积2.03万亩。

  刘泽伟:2022年,我们将着力把文化内涵、田园形态、城乡空间与产业生态有机融合,营造“有山有水有田园、有诗有景有远方”的意境。重点围绕中医药学院的建成投用,高标准启动中医药健康小镇、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规划建设,打造一条完整的中医药产业链,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并以此为引领进一步统筹布局,洽谈更多产教融合型高校,促成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人们构建一个“心安田园是归处”的城乡生活理想城。

  (记者 尹秀秀 苏庆 简易)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syz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