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了洗衣机、升降衣架,我自己都可以洗晾衣服,比原来方便多了。”11月19日,在大路街道接龙社区,帅国华正从洗衣机内将刚洗好的衣服拿出,一一晾至升降衣架上。
今年62岁的帅国华曾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行动困难,被评定为肢体二级残,平时走路都要抓住墙边的扶手才能缓慢挪动,生活无法完全自理。每月几百元的低保是他唯一的收入,日常主要依靠兄弟姐妹帮衬。
“稍不留心,他就会摔倒,特别是上厕所和洗澡的时候。”帅国华的妹妹说,为防止发生意外,平常兄弟姐妹都会轮流过来照料,但难免也有忙不过来的时候,特别担心他出现意外。
今年,区残联工作人员主动上门,给帅国华家里的卫生间、阳台都装了扶手,还新增了全自动洗衣机、手动升降衣架、沐浴椅等设施设备。借助这些设施,帅国华基本实现了生活自理,安全也更有保障了。
类似的改变还发生在璧城街道城中社区居民雷铭家。几年前,由于一场突发疾病,不仅花光了雷铭全部的积蓄,还导致他右边身体失去知觉,沐浴如厕一直是他的“心头大患”。得益于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区残联为其改造了卫生间,安装了导航扶手、热水器、沐浴椅等,雷铭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今年以来,区残联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投资68万余元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通过走访调查、精准摸底,确定改造对象需求,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残疾等级、身高等情况,充分征求残疾人和其家庭成员意见,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无障碍改造方案,尽最大程度满足残疾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
“我们严格执行‘一户一策’方针,肢体残疾人家庭主要对其厨房、厕所、卧室等部位的基础设施进行针对性改造;针对视力残疾人家庭,采取平整地面、安装扶手等措施;听力残疾人家庭则是为其安装太阳能灯、闪光门铃等;对精神残疾人家庭,主要改造其家庭室内电源线路、安装安全防护网等,以降低其居家生活风险。”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区残联已为251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让残疾人有“爱”无“碍”。下一步,区残联还将围绕残疾人康复、就业等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康复训练、家庭无障碍改造等工作,切实打通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提升残疾人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记者 尹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