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璧山区新芽种植股份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记者见到了正在检查蔬菜生长情况的合作社负责人之一李华,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重庆市第六届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李华凭借长期扎根乡村、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以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的身份当选全市劳动模范。
李华出生在农村,父母靠务农勉强维持着生计并支持李华考进了大学念书。2012年,大学毕业后的李华决定跟命运搏一搏,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回到农村,在大路街道租下300亩土地种植蔬菜,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创业之初,几个年轻人充满了热情和干劲,他们夏顶烈日冬冒寒风,早上5点就起床干活,深更半夜还在忙着装车送货,但是创业只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一年时间不到,他们就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30多万元的债务。
“还是吃了不懂技术的亏,规模化种植和农民个体种植完全是两码事,看到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打了水漂,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回想起当年的情景,李华唏嘘不已。
虽然创业受挫,但李华却没有放弃,他和伙伴们主动到西南大学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并邀请农业专家实地指导。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学习,李华取得了“杂草秸秆还田培肥土壤方法”等五项生态种植“发明专利”,解决了土壤板结酸化、连作障碍等问题,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80%以上,“再生”了种植土壤活力。李华还通过物联网技术,在自己的蔬菜基地里建立起了一套从种子到成品都可以进行跟踪记录、具有实时观测数据支撑的、全流程可视化的“智慧菜园”系统,生产出来的蔬菜品质大幅提升,很快就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看着蔬菜基地的经营逐渐走上正轨,李华却没有就此止步,经过自己的实践,他清醒地认识到农村产业发展特别是蔬菜种植产业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低质无序的市场竞争带来的价格死胡同,另一方面是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酸化,进一步加剧了蔬菜品质的下降。”李华告诉记者,如果不能改变现状,传统蔬菜种植产业就是一个死局。
为了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可持续的蔬菜种植产业中来,李华和伙伴们以合作社为载体,依托“三变”改革,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将全区230多户农户以及多个蔬菜种植大户、共1000余亩土地吸纳进合作社的绿色蔬菜种植产业中,通过提供土地改造、技术支持、市场共享的方式,共同分享产业红利,2020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531万元、社员分红36万元。
如今,璧山区新芽种植股份合作社以“云深不知处”和“寻味云涧”为品牌的绿色农产品,每天都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和线下实体店销往全国各地。李华告诉记者,未来合作社计划新发展农户1000户以上,种植面积达1500亩以上,每亩地的产值将超过15000元,真正实现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农业、让农民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梦想。
(记者 张保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