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父亲的“甜蜜”事业
2021-10-20
来源:

□ 刘德凤

  父亲酿得一手好蜜,这得益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多年前,姨婆远嫁到西湖农场,好几年没有音讯,家里人担心,便派身强力壮的父亲去看看。三十多年前,交通极其不便,去姨婆家既要坐车又要坐船,几百公里的路程父亲用了三天时间才到达。

  姨婆见到远道而来的家里人,端出一碗蜂蜜水招待父亲,父亲一路的辛苦,顿时被那碗甜滋滋的水给融化掉了。父亲很奇怪,忙问是什么水,听姨婆说是蜂蜜水,又听说姨公会酿蜜,便嚷嚷着要跟他学习。

  那时候正值蜜蜂产蜜期,在姨公不厌其烦的教导下,一个多月后,肯吃苦耐劳的父亲便把这门手艺学到手了。回家时,他带回了姨婆给的黑豆、荞麦、黑芝麻等稀缺的农作物种子,还抱了一个蜂箱回家。

  听说带回来的是一箱蜜蜂,一家人吓坏了。“会酿蜜呢,很甜很甜的蜜。止咳化痰效果好。”父亲眉飞色舞地介绍。爷爷有慢性支气管炎,整天咳嗽不停,听说能治病,一家人都很期待。父亲便开始在家里找出废旧的木板做蜂箱,研究怎样让一箱蜜蜂变成两箱,三箱,甚至更多。虽然其间没少受蜜蜂的蛰,整得满脸是包,但他从没有放弃。他总说:“蜜是好东西,这酿蜜是一份甜蜜的事。”在他不懈的努力下,父亲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几年后,他拥有了二十箱蜜蜂,成了我们村第一个酿蜜的人。

  起初蜜少,只够爷爷吃,后来渐渐多了起来,我们都能吃到一点。油菜花开的时候,吃油菜花蜜,百花开的时候,吃百花蜜。吃蜜长大的孩子,便不觉得生活的苦,苦了累了,尝一勺蜜,顿时觉得生活充满了芬芳。父亲喜欢喝蜂蜜水,早上用凉白开冲一杯,端起来慢慢品尝,那沉醉的神情,就像品味美酒佳肴。

  后来蜜酿得多了,自家吃不完,便被周围的村民买了去。爷爷咳嗽的毛病逐渐缓解,父亲的成就感倍增,干劲更足了,没事时就往蜂房里跑。那时候,农村会酿蜜的人家还很稀少,父亲酿的蜂蜜很是走俏,他手头渐渐活泛起来,添置了好些“稀奇古怪”的小家电,引来很多人的羡慕,有人动了心思,想跟父亲学酿蜜,父亲便不遗余力地教他们。

  酿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父亲亲力亲为,从不让我们插手。我常常见父亲在一排排蜂箱前忙活,脸上的神情专注而快乐。于他而言,这酿蜜,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

  父亲酿蜜不掺假,也见不得他的徒弟们作假。听说有人酿蜜时偷偷掺白糖以增加重量,父亲跑去训斥他们。父亲常说:“纯天然的蜜才是好东西,掺了白糖就变味了。虽然是做生意,但黑了良心,就变味了。”卖蜜这么多年,父亲酿的蜂蜜一直被乡里人称赞,无一差评。

  而今,年迈的父亲依然坚持自己酿蜜,一丝不苟,毫不懈怠。他在这份“甜蜜”事业里自得其乐,幸福安然。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