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党史上的璧山】发展文化卫生事业(上)
2021-10-18
来源:

解放初,县委在接管旧政权时,接办了县内全部公立、私立及教会学校后,立即着手改革,改造旧的文化教育并大力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废除买办的法西斯奴化教育制度,贯彻教育“向工农开门”的方针,满足工农大众对文化翻身的要求。对学校积极扶持、合理布局,调整班级,大力恢复并改造旧的基础教育,小学取消了公民、党义、童训课程,改国文为语文。实行五年一贯制的学校,一、二、三年级设语文、算术、体育、音乐、图画五科;四、五年级在一至三年级已设立五科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增设自然、历史、地理三科课程。

  1951年秋,私立育成小学附设幼稚园改为公办,更名为璧山师范附小幼儿园,时有幼儿一个班12人。在调整小学学校布局的同时,贯彻党中央关于“国家办学与群众集体办学相结合”的指示,创办了民办小学。1950年春,县立二中和私立甘棠中学并入璧山中学,全县有一所公立中学和三所私立中学。1952年,全县有高中生245人,初中生688人,共933人。1950年,设在县城的“简易师范学校”改名为“川东区璧山师范学校”,县立初级职业学校改名为“川东区璧山县农业学校”。1951年5月,成立“璧山县社教委员会”,11月,更名为“璧山县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具体负责全县扫盲教育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社教委员会”和“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成立后,在各区先后举办了农民学习会、夜校、冬学、农民业余学校。时有职工识字学校21所、47个班,学员1566人;市民群众识字学校25所、76个班,学员3461;农民识字校416所,学员52570人。全县还办有职工业余学校3所和群众业余学校4所,冬学农民识字班1990班。1952年底,43个冬学农民识字班转为正规农民业余学校。职工业余学校转为9所正规业余学校。在县总工会开办的8所职工业余学校中,时有初小班18个,高小班2个,速成识字班2个。

  璧山解放时,县委对接办的原公立校教师,除少数反动分子外,都予以留用。1951年招收部分社会知识青年参加师训班培训后,充实到小学教师队伍,同时从党政机关抽调干部到学校任教。1950年,在璧山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中,有多名教师出席会议,叶诚一等人还被推选为“各代会”常委会副主席或常委。这表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教师队伍中得到落实。

  1950年举办了群众音乐培训班,组织了秧歌队和腰鼓队,农村俱乐部和厂矿文艺宣传队编排了“钱棍”和“龙灯”类舞蹈,配合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等运动,宣传队以花鼓、金钱板、莲花落等曲艺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乡镇上演了《抓壮丁》,人民解放军三十五师文工队演出了《兄妹开荒》,青杠乡俱乐部演出了《一分半》等剧目,多种形式的文艺宣传,激发了人民群众宣传民主革命任务、发展生产的热情。是年12月,设立了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农村广播节目和新闻的收音室,收音室后改为“人民广播站”,以播音方式开展宣传工作。在土地改革时,各区、乡、村用竹木在高坡上搭建成土广播台133个,宣传员在塔楼用铁片制作的广播筒,用喊话方式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区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打印正文】
责任编辑:bs_bj0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璧山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璧山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璧山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推荐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战‘疫’一线党旗红”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要闻 深度 评论 报告 景点 美食 攻略 政务 直播 专题 形象 产业 文卫 微信 微博 APP 图库 璧山新闻 璧山报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丨 关于我们 丨 广告服务 丨 意见反馈
璧山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3 bsw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