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第37个教师节,为全方位展现我区中小学教师爱党爱国,立德树人,仁爱奉献的精神风貌,着力弘扬尊师重教风尚,区教委评选出了2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38名优秀教师、20名课改先锋、20名育德标兵、10名最美乡村教师,2名教师还荣获市级表彰。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他们多年扎根教育行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甘当“人梯”,坚守教育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今天,记者将镜头对准我区部分优秀教师,聆听他们的教育故事,展现我区优秀教师风采。
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巫正鸿
坚守讲台38年
诠释教育情怀

巫正鸿批改作业
38年前,年仅20岁的巫正鸿站上三尺讲台,当上了一名语文老师。38年后,他已是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璧山区名师等众多荣誉傍身。可贵的是,他依然以不忘初心的热忱耕耘着语文教学的乐土,以砥砺前行的韧劲坚守着教育情怀。
且教且思且积,巫正鸿坚守三尺讲台38年,创造了“有名有姓”的独特教法与“人见人爱”的学法指导。
“上巫老师的语文课,有如沐春风之感。”在采访中,同学们告诉记者,巫老师深钻教材,见解独特,讲解精彩,教学语言幽默生动,课堂气氛活跃,不知不觉中就让同学们实现了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的“双同步”,大家都爱听、爱学。
作为一名班主任,巫正鸿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不仅指教学方法,更是与学生交流相处之道。他在校园里住了近三十年,家中餐桌上常常多备着一双碗筷,那是给学生们准备的。
“通过与学生同桌吃饭,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更好地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老师到朋友,甚至是亲人,巫正鸿用真心和行动诠释着“教师”这个词语的内涵。
璧山区优秀教师杨琳
辛勤耕耘育桃李
以老带新传薪火

杨琳为学生答疑解惑
杨琳是实验小学一名数学老师。23年前,她正式踏入教师这一队伍。那时候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好老师。
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那时的她并不能深刻理解,但她总是和学生学习在一起、玩在一起、快乐在一起、难过在一起。
小学阶段的孩子,性格大多敏感且脆弱,有什么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往往不愿意和家长倾诉。这个时候,老师就要用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成为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
杨琳对学生耐心细致,对学校里的年轻老师也是如此。在上学期的区级赛课中,学校有三位青年教师参加赛课活动,杨琳每天晚上都陪她们磨课到深夜,从语言、动作到神态,都亲自示范。按照她的话来说,一花独放不是春,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传递出去,才能帮助到更多的孩子。
凭借有声有色、有目共睹的工作成绩,杨琳先后荣获璧山区优秀教师、区级“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等光荣称号,论文、教学设计也获得国家级、市级奖励。
璧山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梁先勇
用心从教
用爱育人

梁先勇课后辅导学生
9月8日,在来凤中学高三2班的教室里,梁先勇老师开始了上午的教学。他手拿教科书,全程使用英语教学,学生们听得认真入神。梁先勇不时与学生互动、纠正学生的发音,整个课堂气氛显得轻松而有趣。
梁先勇2001年从事教师职业,到现在已经20年了,他热爱这份职业,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在长期的教学中,他一直坚持学习学科领域中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组织团队开展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求实求新,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认可。
20年很长,长到足以把“不忘初心”四个字镌刻入脑,把“教书育人”化作一种本能,扎根于三尺讲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从青春年少到风华正茂,梁先勇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奉献了青春。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这些理念深深扎根在他的心中。梁先勇相信,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无私的爱,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
璧山区最美乡村教师唐荣琴
扎根乡村
潜心教育

唐荣琴正在备课
她坚信“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她化作“泥土”,用自己伟大无私的爱和满腔的热情去呵护、培育幼苗般的学生,她就是丁家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唐荣琴。
唐荣琴在学生时代受恩师的影响,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终于在2007年“重庆市边远乡村教师”招录考试中,她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从此,她用真诚的工作热情、充足的工作干劲和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教师风采。
她深知每个孩子就像荷叶上的露珠,需要细心呵护。因此,每带一个班级,她都向家长承诺:“每位学生都是我的孩子,我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任教十多年来,她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在这十多年工作中,有汗水也有泪水,有付出也有收获。学生成长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2014年5月她被共青团璧山县委评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16年被区教委评选为璧山区骨干教师。
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求涓滴相报,但求此生无悔。唐荣琴将继续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扎根乡村,潜心教育,静待花开。(记者 罗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