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1月,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全国第五次公安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上级部署开展了新一轮镇反工作。经摸底排查,全县残存下来的反革命分子161名(其中土匪18名,恶霸12名,特务43名,反动党团骨干21名,反动会道门65名,其他反革命分子2名)。经群众检举及调查,又新摸排出反革命骨干9名(其中有土匪5名,特务2名,反动会道门1名,反动党团1名)。查证核实后,确定反革命骨干72名,其中土匪20名,特务9名,反动党团13名,反动会道门28名,其他反革命2名。对清查出来的反革命分子,按罪行轻重分别进行了判处。
1953年4月,县委开展了取缔反动会道门工作。璧山县内的会道门从清顺治年间从外地陆续传入,有一贯道、同善社、奇缘会、聚善堂等20多种,名目繁多,派系复杂。
当年4月,县委组织公安干警、机关干部和积极分子到全县进行广泛宣传教育,调查了解,掌握了县内坛主以上的道首有67名,其中前人(一种职务)3名,点传师15名,坛主49名。全县道徒计1800余名,经宣传教育,当即退道1550名。在以取缔反动会道门为主的新一轮镇反中,全县共逮捕7人,其中道首4人,土匪3人。
同年6月,璧山“镇反”运动基本结束。三年共镇压反革命分子987名,其中土匪470名,恶霸226名,特务69名,反动党团骨干分子132名,反动会道门8名,其他反革命82名。判处徒刑的土匪334名,恶霸104名,特务81名,反动党团105名,反动会道门19名,其他反革命357名。除已撤销管制625名外,被判管制的土匪80名,恶霸6名,特务77名,反动党团165名,反动会道门13名,其他反革命217名。为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镇反”运动后期,在7个场镇、32个村建立了治保委员会。
(区委党史研究室供稿)